从4月份起,重庆600多家洗车行结成“涨价联盟”,将原先的10元涨到20元,尽管引起车主的抗议,但洗车行仍未让步。三个月后,这场轰轰烈烈的价格同盟却悄然“瓦解”:先是20元,然后变相打折,现在干脆降到10元。2005年10月和2006年10月,这样的“联手涨价”也曾进行过两次,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先后三次联手涨价过程中,重庆市物价部门均未直接出台政策进行打压,任凭市场“说话”。(据8月1日《新京报》)
客观地说,这样的“价格联盟”以及这样的失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在此之前,全国各地曾经出现过“啤酒价格联盟”、“家电价格联盟”等各种形式的价格联盟,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不过,重庆洗车“涨价联盟”的“屡战屡败”,并出现在目前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却具有非常的意义。
目前“特殊的背景”是什么?是很多行业和商品都在涨价或者正在酝酿涨价、一些地方物价部门行政干预或准备出手干预市场价格、“涨价联盟”成为社会各界众矢之的、公众对政府的干预表示欢迎甚至呼吁行政干预……尽管也有一些像笔者这样的“市场派”人士在竭力地为企业辩护,但微弱的声音完全被潮水般的批评之声所淹没。感谢重庆市物价局和重庆的洗车行,也感谢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事例。
部分洗车行涨价了,部分洗车行没有涨价,于是原价的洗车行生意爆满排长队,而涨价的洗车行“门前冷落车马稀”。能撑一天,难撑十天;撑得了一月,撑不了三月。涨价的洗车行终于撑不住了……“涨价联盟”的瓦解,就是这么简单!
重庆洗车行业“涨价联盟”的再三失败再一次充分说明: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领域,价格是不可能被操纵的;市场的价格绝不是商家单方面决定的,绝不是商家想涨价就可以涨价;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以打败任何违反市场规律的“串通”或“联盟”;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完全可以把物价调节到合理的水平……
也许有人要说,重庆洗车行涨价的失败可能是因为涨价的联盟还不够广泛——如果所有的洗车行都涨价了,就不会出现“车往低处流”的情况,涨价可能就不会失败了。市场的回答是:在原价依然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上述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要知道,“同行是冤家”,当意识到别人都涨价而自己不涨价可能获利更多的时候,精明的商家绝不会盲目跟风;如果所有的商家同时涨价而且能够维持下去,那只能说明保持原价确实无利可图。在完全开放的市场领域,主体多元而变幻,决策分散而自利,企图靠“联盟”而牟取暴利,是根本不可能的。
说起来,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然而,每当出现不情愿接受的情况时,很多人却还是宁愿相信“市长”、不愿相信“市场”。别人一讲市场规律,就有人说这是“市场万能论”,甚至被扣上“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大帽子。市场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合理地配置资源是市场的基础功能、发现合理的价格也是市场的基本机制——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市场规律都不相信,还搞什么市场经济呢?
所有的消费者都天然地排斥涨价,笔者也不例外。对目前出现的物价普涨,公众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人们必须明白:市场上的很多事情,政府是不该管也管不好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逐步上涨也是必然的。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一二十年,至今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因为政府管得太少了,恰恰是因为政府管得太多了。商品房越调控越疯涨,主要就是因为政府介入得太深。
重庆洗车行“涨价联盟”的“屡战屡败”,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课。关于政府该不该干预方便面等市场价格的争论,也该收场了吧?(盛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