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28日行业内部会议商定的结果,从今天开始,马兰拉面等中国快餐业联盟的企业将通过集体提价的方式来应对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如同不久前的方便面企业集体涨价一样,中式快餐此举也引来不少质疑,“寡头垄断、操纵价格”的帽子又被戴到了这些企业的头上。
事关消费者的钱袋子,“集体涨价”遭遇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但不问青红皂白地“逢涨必反”,不仅不能看清楚涨价背后的原因,而且还会使真正的价格垄断者偷笑。
无论是方便面还是中式快餐,在我国都是市场开放较为彻底的领域,通常无法真正实现“共进退”?梢圆握盏睦泳褪蔷赫ち业募业缧幸——几年前9家公司也曾多次试图达成价格联盟,最后却在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压力下土崩瓦解。道理很简单,只要竞争充分,消费者总是可以“用脚投票”,价格联盟内部也总会出现“叛徒”。
因此,方便面、中式快餐的这次涨价如果成功,那么决定因素并不在于“价格联盟”,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持续升值、国内货币供应量不断膨胀。这些大气候都不是几位中餐企业的老总所能左右的,硬要其消化上游成本压力并不现实。而政府部门所需要做的,也许只是加强监督,调查清楚其成本与价格涨幅是否完全对应,防止不相干的“搭车”涨价及部分企业刻意地误导舆论。
那么,什么样的“集体涨价”才应坚决反对?答案只有四个字:垄断行业。比如五大电力集团前不久的集体涨价申请,虽然暂时被发改委搁置,但仍然值得消费者警惕。因为与方便面、中式快餐不同,消费者无法自由选择哪家电力公司的服务,也不清楚这些企业的成本中有多少是合理的,又有多少拿去造了大楼、发了奖金。这些企业的任何价格调整都应得到公众的充分讨论,包括采用听证会等模式,特别是针对几个垄断寡头的集体涨价。
而诸如电信等垄断行业,即便有降价之举,消费者也应睁大眼睛。因为只要垄断不除,它们永远可以黑箱里操作成本,挤牙膏般让利。倘若一项成本只有0.1元的服务,即便在1元钱的原价上打了对折,垄断行业仍然可以获取400%的利润,那么这种降价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近日审计部门报告显示山东网通员工月均缴纳公积金6389元,就是一个例证——如此高昂的所谓员工成本是否最终会平摊到消费者的话费里呢?
不以价格的涨跌论功过,而是更注重市场经济良性机制的建立——也许,只有这样的评判标准成为社会的共识,消费者才能得到长远的福祉。(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