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文化、政治是常见风险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不断增加,但是海外并购的步伐却并不顺利。
来自麦肯锡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6月7日,中国铝业公司在收购力拓集团的临界点上遭遇毁约,再次成为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时,一些国家总是曲解中国企业的战略意图,过分夸大所谓的政治风险。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还以“政治压力”为由,通过一系列程序,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甚至随意撕毁协议。
邢厚媛告诉记者,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泄钠笠底陨砘嵊幸桓霾⒐旱某宥。比如从财务投资的角度讲这可能是做短期投资的最好时机,缩水的资产买了就卖。而这样的投机行为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全球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常态下也仅在20%乣30%之间,;氯绻隽顺鲎约耗芰Φ氖拢缦栈岣!毙虾矜赂嫠摺吨泄弥芸贰
据邢厚媛介绍,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业在汽车、家电、半导体等领域彻底打垮了国际竞争对手,加上美国经济刚刚走出滞胀阴影,元气尚未恢复。一时间日元资本滚滚涌向美国,大肆收购资产,最著名的就是三菱财团以13.73亿美元购买了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这让不少美国人担心日本会把整个美国都买下来。但最终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跑到美国出手阔绰的日本企业,并没能很好地将这些资产整合进自己的产业链条,相反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运转不灵,消化不良。日本人斥资近14亿美元收购的洛克菲勒中心,最后却不得不以半价奉还。失败的海外并购成了把日本经济拖进十年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也在西部非洲并购了很多经营不好的国有纺织企业!暗笔闭龇侵薮笾掠40多家这样的国有纺织企业,那些非洲国家刚独立时就要工业化,国家投了很多钱在里面,但是管理却跟不上,造成纺织企业亏损面很大,有些已经破产!痹瘟瞎⒓苹鹱せ泶χ蟹敲窦渖袒嶂泄挛癫肯钅抗僭钡陌⒎强扇(北京)商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阿登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世界银行要求这些非洲的国有纺织企业都要民营化,由于并购的价格极其优惠,让在中国国内已经陷入低谷的一些纺织企业看到了机会,产生了巨大的并购热情!
“但是,这些并购最后大部分都出了问题!本莅⒌悄方樯,大部分参与并购的中国企业认为并购就是过去投一点资、改变一下生产模式、引进中国的技术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后来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非洲的工人工资并不高,并购的最初成本也不高,可是中国的企业没有想到,后续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卑⒌悄匪担氨热绲笔敝泄笠得挥锌悸堑降纳绫N侍庠诓⒐褐蟪晌ぷ手Ц兑酝獾拇笸。另外,中国的企业在国内可以让工人三班倒实现24小时生产来降低成本,可是非洲当地人却不接受这样的工作安排,一天只工作8小时,并且一定要休周末。所以再加上水、电以及比国内高得多的交通成本,到头来,中国企业发现,买来的竟然是‘烫手山芋’。而类似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
在中国参与并购的过程中,对工会的忽视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八泄业墓せ岫枷嗟庇谝桓龃蠊啥,这个股东可以不代表资产,但是代表生产力。工会不高兴,工人就罢工。而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案例,很大程度源于他们忽视了和工会的谈判!焙T墒κ挛袼鲁づ礴嫠摺吨泄弥芸贰
邢厚媛也认为,“和工会合作不好不是人家的错,错只错在我们没有和工会打交道的理念和技巧。有的国家还有工会法。所以我们并购的一开始就要将之作为重要的步骤来考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在法律框架内劳工的合法权益都会受到有效保护,如果事先不进行谈判,并购时一样会傻眼。”
“当前的经济;疃然岵换岷苌睿奔浠岵换岷艹,;笳呋岵换岬髡捕际切枰颐侨婵悸呛驮し赖姆缦铡!毙虾矜滤,世界经济总体来说还在下滑,;旧砘姑挥薪獬拔颐且残硪械8蟮氖谐》缦找约昂旯劬梅缦!
邢厚媛指出,很多企业对自己从事跨国经营的目的并不明确,这也是一种风险。她认为,国家对“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是明确的,但是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是有差别的,企业战略要比国家战略更精确,要符合自身实际。国家鼓励做的,不一定每家企业都能做。
“并购的风险还有很多,比如中海油在美国并购的失败,就在于对美国的文化和政治不了解。经济上弄得很明白,政治和文化上却吃了大亏!闭殴旄嫠呒钦,“而且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发作期,风险还在,很多行业不稳定,贸然进去会摊上危机的余波。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宓淖呤,审时度势谋求并购的最佳时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