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9日电 看上去没有外交部长李肇星面对中外记者时的谈笑风生,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7日下午的记者会同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传媒人。美国《侨报》发表社论称,高速增长的中国本身就很引人关注,何况总理温家宝两天前还宣布政府把今年的增长目标定为8%。
社论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殚精竭虑之时,中国却在连续四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的背景下“主动减速”,这个新目标的确令人意外——在国内,就有学者提出要实现新一轮的社会改革仍必须依赖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国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虽然需要更完善的市场体系,但增长速度的快慢对世界也有影响。
面对外界争论,马凯藉助中外记者会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提问,也巧妙地预留了某些空间:“即便是8%的经济发展也不是一个低速度,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要高出许多。同时,这也是一个预期目标,在执行过程中还可以调整”。
在温家宝施政报告发表后,中外舆论都发现了中南海将官方经济目标的顺序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潜台词自然是:去年不够好,今年不必快。
而马凯的表态也几乎就是近来中国官方对经济走势研判的标准句式: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总体是正常的,但是喜中也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结构不优化,过度消耗资源的状况不改变,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所以希望经济增长速度更适中一些,好中求快,保持平稳,避免大起大落。
但对于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国家来说,政府计划与市场选择的博弈关系自从26年前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消解、反弹、再消解,目前政府由“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对于政府来说,更多地关注于持续的资源供给、公平的机会、更低的成本、合理的分配、开放的体系远比经济增长速度的快与慢来得重要;谎灾,政府应重视社会管理远多于市场管理、应重视公共投入远多于市场投入——温家宝在施政报告中大篇幅宣示的农村教育全免费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那些具体措施,全面地反映出科学发展的官方思路与决策,这是值得赞赏的巨大转变。
舆论普遍认可,中国当下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之一。然而可以看出,中南海已开始努力相对平稳地建构世界范围内最多人口国家的社会转型: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农村发展严重落后的局面正在尽快得到改善,城市就业严重不足的问题正在持续得到解决,资源能源严重浪费的结构正在及时得到调整,政府职能严重畸形的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消除……否则,科学的发展决策也只能是纸面上的想像力而已。
文章认为,今天,站在世界聚光灯下的中国增长传奇看来并未使中南海过于乐观,政府总理已注意到国内地方利益与中央目标的不协调。马凯在记者会上便公开暗示8%是“考虑到现在的GDP指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为了给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省区市各级政府一个明确导向”,他更进一步提醒“不要把工作精力放在追求速度上,而要放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上来,避免盲目攀比速度和层层加码”。
中国正在一个历史性的经济总量高度上寻找转型的支点。尽管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并非容易之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种以为宏观调控就是物价调控、检验宏观调控成效就是物价高低而论的观点将是错误的。调控之剑应该指向产业,指向微观,如单纯地以数理逻辑去预测和评判中国经济走势而忽略了中国仍有八亿农民的现实国情,那将是危险的。对中国政府如何确定今年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施政目标,最好的解读其实在温家宝两会前夕发表那篇纵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章时就有了。
该报相信,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中,中国经济从总量增长向结构转型的现代化进程,应会有一个很明确的时间转折点。如果有的话,看来就是今年了,标志便是“又好又快”。如果两者不可兼得,那就必须“不求快,但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