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理财,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是个“鸡肋”行为。挑理财产品,像从篮子里挑鸡蛋,鸡蛋少不说,有的鸡蛋还孵不出小鸡,有的鸡蛋吃了甚至会拉肚子。
然而,国人理财需求又是一座海底火山,一些因素的诱发经常使其暗涛汹涌。随着2006年股市的红火,在人头攒动的券商营业部、银行柜台、基金公司,我们看到,这股热情是迫不及待地喷发出来了。
同样着急的还有银行、基金、券商、信托、私募……各种各样的资产管理机构;岵唤隼丛从诠墒械摹扒狼毙星,更来源于国人潜在的理财需求和巨大的民间资金。
狂热之下别忘保持清醒。理财的根本目的是财产保值增值,或者叫安全前提下的财富最大化。理财是门科学需要研习,投资者教育是项事业需要坚持。在最近全国性的《私人理财形态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国人理财需求各异,因素可循,这些因素同时令众多资产管理机构为之欢喜为之忧。
学历收入年龄左右国人理财观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于所处环境的迥异,国人在各自的私人理财道路中留下了不同的轨迹。经过专家的量化分析,也许你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综合来看,国人理财观念因人而异,这种差异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专家为我们总结了理财观念产生差异的三大因素,按照重要性依次是学历、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年龄。但是出乎很多理财机构的意料,个人月收入和月内必须支出比例对人们理财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案例1
小赵和小王是中学里的同班同学,小赵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月入5000元的工作,并开始通过炒股理财;小王高中毕业后开了服装店,月入7000元,不过他的理财观念比较保守,除了省吃俭用就是存银行,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挺踏实。
去年,小赵大学毕业。由于外语方面的优势,她很轻松地通过了一家外企驻京办事处的面试,成为“见习白领”,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
相关理财报告显示,上述两人的不同理财境遇在民众当中都很有代表性。
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72.9%的公众赞同小赵提出的“理财就是生财,让财富增值,赚钱是第一位”的观点。专家分析指出,将个人理财片面理解为“生财增值”很容易让人滋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本世纪初不少理财者倾其所有,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后深陷深渊,随后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对此,专家指出,理财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既要考虑到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数据显示,有33.4%的公众明确承认“我现在只懂得把钱存银行,没有理财、投资的观念”。
对此,专家认为,中国个人理财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另外,由于小赵和小王在学历上存在差异,因此专家指出,即便小赵的理财理念存在偏差,但是小赵代表的一类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的公众在理财观念上要强于其他学历公众。但也有数据表明,有理财观念的大学本科学历的公众高于研究生及以上5.1个百分点,这也表明学历过高理财观念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