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蓝皮书”认为,目前市场在引导经济增长的方式上比过去成熟。举例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产品价格的急剧上升可以极大地刺激投资热情,政府随后跟进的调控与先前的市场行为一起,造成了经济上的大起大落;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价格因素在刺激投资热情方面的作用已大幅下降,企业变得更为注重成本约束以获得利润空间。而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也更多地采取了“微撞”模式,稍一出现过热苗头即予以调控,通过“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一个成人一样,更多需要有质量的保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对本刊说,“而在过去的一些年头,中国经济还处在贪吃贪长的青少年阶段”。
社会事业加大精确投入
“快”带来了经济发展,其强劲动力曾经来自于本身,韩保江将其归结为“累进式循环”(内部循环),但是,在这个系统的能量积累到现今高度的时候,不仅其能量需要向外部释放,其积累模式也亟需改变。此时,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就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从形式上看,“快”因此开始向“好”转变。
和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事业的“经济方式调控”显得更为精确,“盘子也更大”,目标也很明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其中,“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仍被置于第一位,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则首度被写进公报。而在去年的公报中,只是笼统地说“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其次,去年公报提出要“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的公报则在机制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工资协商和调解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