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流通的1500万张公交“一卡通”,每张卡收押金30元,仅沉淀押金的年利息就高达1100多万元。这上千万的资金用于何处?收取押金本身是否正当或合法?连日来,这一公共话题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和质疑。
公交“一卡通”收取押金,其实是垄断经营下不曾被人注意的一个“细节”。只要你想图方便用卡,这押金你缴也得缴,不缴也得缴,从强制交纳政策的制定到巨额押金以及利息的使用,作为一个消费者,是没有任何话语权与知情权的。也就是说,作为公共政策的承受者和利益主体,民众在政策的制定前、制定后和实施中,别说是参与利益博弈,表达利益诉求,就连最起码的话语权都没表现出来。
“一卡通”收取押金所折射出的,其实是公民权贫困、式微,行政权和垄断经营侵害公众利益无限膨胀的现实。令人欣喜的是,对不合理的收费,对垄断经营下的霸王条款,公民以及整个社会的质疑声,已经越来越厚重与响亮,越来越显眼和高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可喜的觉醒与进步。尽管公交部门“绝大部分都用于设备投入和更新”的解释很难自圆其说,但是随着这种质疑与回应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质疑声潮,相信这种不合理收费的寿终正寝或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说法,只是早晚的事了。
在一个公民权伸张的社会中,对于垄断部门这种不合理、不透明的收费,公众是能通过手中的权利联合起来“整治”垄断部门,对“合法”而“不合情理”的公共政策进行“矫正”的。公众对于“一卡通”收高额押金的质疑,如同公众最近对公务员考试收费不一、养路费收缴合法性、KTV版权费收费等所有的质疑一样,所有的质疑形成一种立体化、多层面的联动质疑,将直接地推动我们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的不断完善,将不断地充实民权与公权博弈的力量。这种叫板和质疑声,让我们看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体会出了社会进步的律动,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来源:新民晚报,作者:石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