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中国信息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2006年秋季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报告同时指出,在经历了连续三年多的强劲增长后,世界经济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强,目前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交叉路口”。
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令人鼓舞: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仍在继续,日本已经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亚洲、非洲和拉美大部分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美国经济2006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工业加快增长、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生产设备利用率继续提高、商业活动持续活跃等因素的推动下,一季度增长率达到5.6%。二季度,由于私人消费增长在高利率、房地产市场降温、油价高企和工作收入不景气的背景下开始走弱,企业对固定资产和软件的投资也出乎意料地疲软,美国经济增长回落到2.6%。尽管如此,由于美国净出口在进口放缓的情况下呈现积极增长的态势,以及构成美国消费和投资增长的因素继续存在,因此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3.4%,达到年初的预测。2007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将进一步走弱,美国经济增长将有所放慢,但仍可达到2.9%的较快增速。
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势头得到增强。2006年年初以来,欧元区投资增长异常强劲,德国、法国和西班牙表现得尤为突出,再加上不断涌现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支撑了私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使得欧元区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增长2.1%和2.6%,其中二季度经济增速为2000年以来欧元区单季新高。预计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达到2.4%,比今年4月份的预测值提高0.4个百分点。2007年,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但是,在全球巨大不平衡的背景下,欧元急剧升值将导致欧元区出口减少;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将减少欧元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缓个人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两个不利因素将使200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放慢至2%。
日本经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通货紧缩,开始恢复正常。一季度和二季度,日本经济分别增长0.8%和0.2%。7月14日,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上调至0.25%,意味着执行了长达7年之久的、作为日本经济复苏主要手段的零利率政策宣告结束,这被视为日本经济正在向正常水平恢复。预测2006年和2007年,日本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6%和2.7%,均高于今年4月份的预期。
中国带动世界经济预期的上调,并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注入动力。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通货膨胀率仍将保持在十分温和的1.5%左右的水平,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将达到7.0%左右,外汇储备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IMF建议中国应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防止出现繁荣——衰退的经济周期;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增大汇率弹性,使货币政策更高效地发挥作用。IMF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达到10%左右。
亚洲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IMF预计2006年和200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8.7%和8.6%。其中,印度将分别增长8.3%和7.3%,接近去年的经济增速。韩国将分别增长5.0%和4.3%,均超过去年4.0%的增速。新加坡可分别达到6.9%和4.5%。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越南、柬埔寨、蒙古等国家也将有良好表现。
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呈加速走势。受世界经济复苏、初级品价格高涨以及内需拉动的影响,拉美地区多数国家外部融资条件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经济呈现复苏趋势,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将分别增长4.8%和4.3%。独联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全球石油和初级品需求的增加,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分别增长6.8%和6.5%。非洲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进一步巩固,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5.4%和5.9%,不仅高于预期增长,而且均快于去年的经济增速。
当前世界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比预期更快地降温,导致美国经济更急剧地下滑,进而影响到其他经济体;二是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增大,要求以比当前预期更大的幅度收紧货币政策;三是石油价格会因剩余产能有限和地缘政治不稳定而进一步上涨;四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无序调整仍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IMF认为,有必要通过增加美国私人储蓄、降低财政赤字、对金融市场实施有序的调整等相应的政策来应对。(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