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面对已经进入启动程序的“港股直通车”,在内地投资者作出投资港股的决策之前,应仔细掂量其中所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汇率变动、市场的国际化、做空机制、无涨跌幅限制、估值差异、信息不对称、新股跌破发行价等。
对于此前只投资过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的内地投资者来说,只有对香港股市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在以后的投资过程中能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收益。
备受关注的“港股直通车”已经进入了启动程序,许多内地个人投资者早已在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有必要提醒大家,A股与港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差异大,香港市场也并非遍地黄金,光凭一腔热情很可能落个血本无归的下场,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港股前,特别要注意防范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汇率风险。
买卖港股都是用港币,这自然就涉及到了汇率风险,特别是那些用人民币购汇进行投资的人。由于香港的港币与美元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而人民币兑美元还有强烈的升值预期,所以人民币兑港币的升值短期也不会停止。个人投资港股的收益是港币,换成人民币是要承担贬值风险的。另外,在前后币值的两次兑换中,有换汇成本与款项汇出汇入的成本,因此,通过购汇到香港进行投资需要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
二、国际化的市场风险。
与内地的自成体系、相对封闭运行不同,完全开放的香港股市国际资金可自由进出,交易十分活跃,国际关联度高,其他国家的金融、经济政策都会直接影响股市的涨跌,波动较大,可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香港股市或大或小的波动。近期美国次级债风波对港股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受欧美股市拖累,恒生指数从8月9日起开始连续下跌,几天跌幅约10%,其中8月17日一天最深跌幅超过1000点,当天振幅超过6%,国企指数在8月17日当天振幅超过了10%,从8月15日起3天就跌去了11.25%,这种市场波动的风险是巨大的。数据显示,有内地银行不久前发行的一只QDII产品已跌破面值,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尚且如此,个人投资者更需谨慎。
三、做空机制的风险。
香港市场早已推出指数期货,有做空机制的香港股市,运行特征与A股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近日香港市场走势可以看到,按理说美国股市在8月16日已经明显企稳,但是17日的香港市场继续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过1000点,因为有指数期货背景的香港市场资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价值,一定要把多头彻底暴仓后,市场才会真正地反弹,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即在有指数期货产品的背景下,对于趋势的把握和思维方式必须要有所改变。
四、无涨跌幅限制的风险。
对投资者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香港市场不设涨跌幅限制,不像内地有10%或5%的涨跌停板,同时其交易采取T+0方式,即当日买入当日就可以卖出,有点类似于目前A股市场权证的交易方式。H股股票一天跌15%也不新鲜。资金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在这块土地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而境内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这方面是空白,很容易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香港近几年的牛市固然造就了一些几年翻了十几倍的大牛股,但同时也有短时间股价就跌去90%的个案。
五、估值差异的风险。
虽然H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尚存较大上涨空间,而且A+H股的两地异价也为长期的中和性套利提供了机会,但由于市场分割和外汇管制这两个制约因素的长期客观存在,以及由于在机构、制度、投资者的基本构成、产品与工具等方面的差异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使得A+H公司的估值差异也会长期存在。目前不少机构和个人看好香港股市,认为其20多倍的市盈率与内地A股40多倍的市盈率相比,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事实上,作为成熟的市场,香港市场的估值一般较为合理,比如说,大唐发电H股也就值6港币左右,再涨就是高估。你如果非得拿A股的比价去套H股,那好,尽管买就是了,国际资本手上的筹码多的是,看你有多少钱可以往里面砸。港股泡沫愈盛,国际大鳄愈有机会狠沽大赚,泡沫爆破之后,最受伤的将是中小散户。
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不同于A股市场,目前内地居民获得香港市场的信息来源非常有限,信息缺乏使得投资者一旦冲动投入、选股不慎,比起国内市场,可能受到更大损失。对于香港经济体系结构和经济增长趋势,香港股市内部市场交易规则,金融创新模式和金融监管风格,香港股市与世界证券市场的联动性等等,短期内内地个人投资者不太可能迅速知根知底。因为市场随信息波动,近日港股屡屡一日内走势大起大落便是明证。内地投资者“耳目”不灵,难与国际同步接收信息,在投资港股上落入不利形势。
七、新股跌破发行价的风险。
在新股认购方面,香港的券商可提供1∶9融资额度,投资者不用占用大量自有资金,而且一般中签率高,但是要付出一定的融资成本,很多股票都能做到人手一份,而内地股票的中签率比较低,券商不提供融资额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并不一定保证申购到的新股必赚,也有亏损的可能,在香港市场新股跌破发行价是常有的事。
此外,由于目前内地个人对外证券试点业务暂时不涉及融资融券业务,申购新股也暂时不开放,因此对于大多数内地投资者而言,投资香港股市的获利方式,主要是以买卖股票获取价差,或者持股获取派息,享受上市公司的成长收益。但从长期看,对内地投资者放开融资融券业务也是必然趋势,这方面的风险必须严格控制与防范。(石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