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竞争激烈,而宣传材料中往往又只强调好的一面,忽略对投资风险足够的揭示,对投资者来说,究竟该选择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昨天,2007“中国银行产品测评”结果揭晓。该项测评由国内权威财经网站和讯网完成,测评涵盖27家中、外资银行推出的760个理财产品。
收益、安全、流动
三项指标综合打分
为了帮助投资者了解理财产品优劣、进而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这次银行理财产品测评包括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在内的27家中、外资银行,共240支人民币理财产品及520支外币理财产品。对这20多家商业银行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开发行的人民币及外币理财产品,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从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测评,通过对以上三项加权求和得出综合分,并以此得出最终排名。从“银行理财产品测评榜”结果看,中长期产品是人民币理财产品主流,而短期产品则是外币理财产品主流。
上半年仅两成多产品
预期收益高于10%
预期收益在10%以下的产品占到上半年理财产品数的79.21%,而预期收益在10%以上的产品仅占上半年理财产品数的20.79%。2007年上半年,预期收益在5%以下的产品仍占相对多数。虽然今年连续几次加息,使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水涨船高,但从整个市场来看,预期收益的整体水平并不高。
既然理财产品的收益普遍低于股票和基金,为什么投资者还要选择?和讯网总编辑杨斌认为,对于大多数2006年底和2007年进入中国金融投资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面对投资风险所必需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流动性膨胀的背景下,近来各种资产价格的涨幅更大,股票、房产等甚至出现了过热的苗头,未来股价、房价的走势令人难以捉摸。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低风险的安全资产,让财富能够“随胀而涨”。风险低、收益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成为投资者比较理想的选择。
保本产品占绝对优势
产品期限普遍较短
测评中对两种分类的产品分别统计,其中保本类产品和保证收益产品均占绝大多数,保本类产品占全部产品的95.66%,保证收益类产品占全部产品的63.03%,保本但不保证收益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32.63%。
可以看出,保本产品仍然占据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在保本产品中,保证收益类产品也占了近三分之二。由此可见,理财产品市场仍然保持一贯的稳健作风,虽然不保本产品今年开始陆续涌现,但银行在这方面的举动还是比较谨慎。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布情况来看,1年到2年期的产品占绝大多数。从外币理财产品期限分布情况来看,以短期产品为主,1年期以下产品占外币产品的61.16%。
相关提示
投资理财产品有四项注意
收益率:如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产品是否代扣税,广告中的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投资方向: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
流动性: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挂钩预期:如果是挂钩型产品,应分析所挂钩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方向与区间是否与目前市场预期相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贺文华)
2007“银行理财产品”测评榜
最具投资价值奖(人民币)
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
最具投资价值奖(外币)
北京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
最佳用户体验奖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