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投资年”,以往排队购房的壮观景象频繁出现在基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等“投资品”的购买现场。
那么,参与投资的股民、基民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做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了望投资顾问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联合东方基金、光大银行、国元证券、泰康人寿等涵盖银、保、证三方的10家公司编写的《07年中国金融理财产品投资人调查报告》刚刚完成。
据悉,该调查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北京了望投资顾问公司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历时5个月,共投出5万份问卷,回收2217份有效问卷,是目前最权威的、最广泛的首份综合性投资者调查报告。
投资人·构成
30岁以上者占八成以上
根据调查,中国金融理财产品投资者呈现如下特点:在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上者占八成以上,“两极”现象出现——“80后”投资者迅速增多,60岁以上的老年投资者也超过一成。
数据显示,30岁以上的投资者占到八成以上,其中12.2%为60岁以上的老年投资者。同时,作为投资的“新兴力量”,30岁以下的群体占到了16.6%。投资者中出现了“80后”现象(1980年以后出生的投资者迅速增多),甚至有部分未成年人参与投资理财。
“外行”超八成 全民理财时代到来
调查数据显示,85%以上的投资者所从事的行业与金融业无关,真正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投资者只有14.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全民理财时代!
工薪阶层成理财主力军
参与理财的投资者经济状况如何?调查显示,投资者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普遍集中在10万元以内,工薪阶层成为理财主力军。根据数据,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和5万-10万元的人数均占三成以上(分别是31.6%和39.4%),10万到20万元的占18.3%。专家分析,这意味着金融理财产品已经广泛深入到社会基层,吸收了更多的工薪阶层的投资者。
投资人·目的
超半数为“保值” 养老、子女教育为主因
在“家庭理财投资的目的”调查中,54%的人首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为了“养老”的占了24%,另有一成人主要考虑“子女教育”。此外医疗、买车、购房也是投资目的。
投资人·周期
超六成人喜欢做1年以下短期理财
最近在基金投资上出现了短期内的巨额申购和巨额赎回,有些人持有基金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与炒股行为接近,这对理财市场不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根据数据,理财周期在1年以下的占到了六成以上,其中“6个月-1年”的短期理财人群占到了四成以上,而能坚持3年以上理财周期的人群不足一成。
投资人理财周期
持有时间 人数 百分比
3 个月以内 142 6.4%
3个月-6个月 305 13.8%
6 个月-1 年 900 40.6%
1 年-3 年 639 28.8%
3 年以上 210 9.5%
投资人·决策
超半数人愿“自己打理” 七成以上人“自我决策”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倾向于自己打理。调查中,选择自己打理的投资者占总数的57.1%,选择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代为打理的占到29.8%。此外,选择各种投资顾问公司代为打理的也占到了11%。
同时,在做“投资决策”上,投资者选择“自己做决定如何投资”的高达73%;“亲情决策”也占据近两成的比例,17%的人愿意听配偶及子女的意见。
投资人·依据
六成人希望出现“第三方”理财顾问机构
调查显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有33%的人依据金融机构以往业绩,金融机构的品牌知名度和理财产品本身的特点也能分别带来近三成的客户。业绩、机构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特点“三分天下”,成为投资的主要依据。
在信息收集上,广告、宣传成了投资者最主要的渠道。数据显示,37%的投资者通过机构营业网点的宣传了解理财产品,33%的信息来自产品在媒体上投放的广告,21%的人从新闻报道特别是专业媒体的报道中了解产品信息,广告宣传在渠道上占了九成以上;而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占据的比例较小,不到一成。
此外,在对目前理财产品的满意度调查上,超八成的投资者表示满意,但其中近六成人表示希望可以有一个完全独立的非金融机构,即“第三方”理财顾问机构,为其量身定做各种理财服务。(张丽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