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的新形势,我们必须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与力度。为此,在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改善和发挥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胀压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抑制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另外,我们还应把“三农”置于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步伐。最后,我们要防止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大起大落,促进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改变了始自2004年年底以来平稳回落的良好趋势,重新出现加速上涨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价格涨幅明显扩大。
价格水平的过快上涨,会给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力度,这个问题更值得关注。
紧缩货币政策与完善财政政策并举
从目前来看,我们既要继续执行总体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遏制热钱流入,同时又要完善财政政策,以此来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针对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回落、通胀压力较大及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等特点,在坚持货币政策总体上从紧的同时,应表现出更多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一,要合理控制信贷增长,既要保障国民经济较快发展需要,又要防止投资过快增长。
根据年初制定的2008年经济增长8%、价格上涨4.8%、新增信贷增长12%的调控目标,再结合今年经济实际增幅将达10%左右,价格涨幅可能超过6%的现实,以及考虑到雪灾和震灾的影响,将今年新增贷款增速控制在16%左右是适当的,仍然体现了“从紧货币政策”的要求。
2008年5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仅增长14.9%,增幅比2007年末低1.2个百分点,略为偏低,致使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紧缺,融资成本上升。
第二,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阻止热钱加速流入的趋势。
要努力提高对通过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渠道流入热钱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强化对资本流动、尤其是资本流出的管制,加强对可疑类外商投资的资金使用和流向的跟踪监管,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收紧对中国居民和香港居民自由换汇的额度。
第三,要在有效遏制热钱加速流入的情况下,暂缓采取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价格涨幅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审慎采取结构性加息政策。
今年以来,热钱加速流入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居高不下,促使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热钱去向不明,并没有全部进入实体经济,因而准备金率不断提高导致部分企业求贷无门,资金紧缺。企业被迫转向地下钱庄,部分上市公司为解资金之渴也加速大小非解禁股兑现,导致A股市场暴跌,金融资产大量缩水。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借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为热钱谋取暴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而又反过来刺激更多的热钱奔涌而来。有鉴于此,央行应通过阻止热钱流入来维护流动性,而不应反过来通过紧缩流动性来削弱热钱的冲击。虽然在中美存在利差的情况下加息会进一步强化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更高的利率固然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压力而不利于在短期内的通胀控制,但如果价格涨幅继续扩大,“负利率”越加严重终将会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带来更大伤害,那么审慎加息将成为相对合理的无奈之举。
在当前货币政策作用空间受到较大限制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应在改善民生、促进消费、保障供应、抑制通胀以及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是要降低企业税负,理顺价格关系,增加有效供给。由于本次通胀主要是由于部分基础性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成本上升推动的,因此增加有效供给和降低成本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紧缺性商品的进口关税、企业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率,防止在“土地财政”难以维系的情况下征税过度和乱收费现象死灰复燃;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价格干预,遏制煤炭、钢铁、化肥等重大商品价格的过度上涨,逐步理顺煤电和油气价格,完善成品油、粮食等生产性补贴方式。
二是要以最大力量支持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研投入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要继续改善民生,完善保障制度,促进就业,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完善财产性收入税前费用抵扣政策,最终达到在宏观经济面临回落风险下促进消费的目的。
四是要压缩机关事业单位楼堂馆所建设和无实质内容的会议及出国考察活动,支持防震、防洪建设和灾后重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