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 题:低成本战略何去何从?
改革开发以来,以吸引对外投资、加快经济增长为目的中国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在一些地区仍是“低成本”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一方面利用了低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利用了低价土地、低廉劳动力等对外经济模式。
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指出,这种“低成本”的经济战略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从国内经济来看,这些问题包括:首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低,经济总量也不小,但国家并不富裕,社会可分配的财力很有限。但是低成本的粗放型增长造成的投入多、产出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引发投资过热,造成总量失衡,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依赖于投资的增加,低成本战略的投资膨胀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低成本战略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这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再次,严重耗费了资源,危害了生态环境,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低成本战略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是靠资源消耗换来的,属于典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带来效益低下、资源高耗、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良影响。最后,难以解决就业问题。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需要在城市工商业中就业。而低成本战略的经济增长方式抑制了高端人力资本的培育,从而难以提高就业的水平和层次。
从对外经济来看,由于中国的外贸长期维持在“低成本战略”上,使得我们的外贸虽然贸易数额巨大,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战略的潜在矛盾和问题也在随着中国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具体来说,目前中国低成本战略的以吸引外资为主的对外经济战略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粗放式”出口导致国际贸易摩擦;(2)贸易结构的失调。由于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使得贸易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3)重商主义的“出口创汇”,导致对外资审查不严,监督不够,造成了污染源的转移;(4)落后的环保技术制约了外贸可持续发展;(5)现有的经济结构有碍于外贸可持续发展;(6)法规不完善导致外资使用不当。一是法规不配套,外贸、生产、环保等部门及地区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给执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出现各种法律相互抵触的现象;二是执法不严,尤其是对外资企业给予了实际上的环境优惠待遇。
对此,中国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变低成本战略。(阙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