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晒客”二字,相关信息的数量为19万条,进入9月以来,相关信息的数量已突破25万条———
鼓励真凭实据的“晒”行为,不仅能给受害人一个说话的地方,也能对侵权方形成压力,更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线索。
上个月,教育部公布了171个汉语新词,“晒客”赫然在列。一个源自英语“share”(分享)的网络词汇,2007年初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为什么能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社会新词语?
这就是“share”的魅力。因为“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网络和现实的融合。而换一个角度看“晒客”,就能发现“晒客”的作用不止于此。五花八门的“晒客”信息,蕴含了更多的意义。
十万个为什么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勇于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分享的网友——企业规模如何、工作年限如何、职位高低如何、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车贴多少、福利多少……报酬优厚的人通过“晒”肯定了自己,得到了满足;报酬低廉的人则通过“晒”看到了差距,奋起直追者有之,自怨自艾者也不少。总之,应者云集。
“晒客”多了,“晒”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工资条,事无巨细统统能“晒”,最终“晒”出了“十万个为什么”——
“我的简历是……为什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我的理财方式和‘楼主’(指论坛中首个发表见解的网友)类似,为什么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我遇到件胸闷事……为什么不能得到满意答复?”
这些都是记者从部分“晒客”论坛上找到的问题。跟在这些问题后面的,是网友“晒”出来的答案,或用亲身经历指点迷津,或用专业知识仔细分析。仅为回答一名“晒客”关于简历和找工作间关系的“为什么”,其他“晒客”就提供了简历模板、报名照拍摄、材料装订、面试技巧等十多种答案。与记载在书本上的“十万个为什么”相比,“晒”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更加贴近生活,答案也更具针对性。
目前,“十万个为什么”仍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8月中旬,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晒客”二字,相关信息的数量为19万条,进入9月以来,相关信息的数量已突破25万条,且以“晒”为主题的网站网页层出不穷,包括“中国晒客网”、“晒客网”、“晒客帝国”等。主题网站还纷纷为“晒”分类,“晒情感”、“晒工作”、“晒育儿经”、“晒购物经”,无所不有。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网站将“晒黑族”(揭露侵权行为的网友)、“晒红族”(表扬正义做法的网友)作为推荐板块,甚至出现了专题“晒黑网”。种种迹象显示,“晒经历”正逐渐成为“晒客”最为热衷的主题,网络信息的实用性也随着“晒客”的发展壮大越发明显。
千万条蛛丝马迹
说得通俗点,“晒黑族”专门写投诉信,“晒红族”专门写表扬信。与“晒工资”、“晒情感”相比,“晒黑族”、“晒红族”的目的不仅为了宣泄个人情感,还希望用自己的前车之鉴,为网友提个醒。这点,在“晒黑族”发布的信息中尤为明显——
“昨天在餐馆吃饭,发现他们把掉在地上的筷子直接放进筷笼里,看着就恶心,建议大家不要去!
“我被职介所骗了钱,具体经历如下……找工作的兄弟姐妹要小心!
看似鸡毛蒜皮的信息,却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而获得极高的点击率,还有不少网友发帖对“晒客”的曝光行为表示赞赏。但也有人说,如果“晒客”发布不实信息,就可能构成对曝光企业或个人的侵权,“晒黑”行为不宜提倡。对此,记者向法律界人士进行了咨询。专家表示,“晒黑”行为是否侵权,关键看“晒”出的信息真实与否。如果曝光信息和事实相符,就不存在侵权问题,且曝光违法行为、提醒他人提高警惕的做法还应提倡;但如果“晒客”发布的信息不真实,对企业或他人构成名誉侵权,对方可提起诉讼,“晒客”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尽管“晒黑”可能侵权,但专家认为对于“晒黑”行为还是疏胜于堵。鼓励真凭实据的“晒”行为,不仅能给受害人一个说话的地方,也能对侵权方形成压力,更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线索。网站、网友都已认识到这一点!爸泄箍屯痹谑滓车南砸恢梅⒉纪痉矫娑浴吧购凇毕窒蟮目捶ǎ骸啊购凇且浞址⒒油缂喽焦δ堋盟窃馐芮丛穑艿街撇,得到纠正!购谧濉导噬鲜峭鹾5难有,实际上是网络的信用曝光台、生活的315!倍阉,“晒黑”是百姓递给职能部门的投诉信、举报信,这种投诉举报方式更直接、更有影响力,且不容易受到被举报人影响。
剩下的问题则是有关部门如何看待“晒黑族”提供的信息。诚然,大部分“晒”出来的信息过于琐碎,但也有不少大案要案的蛛丝马迹隐藏在“晒黑族”提供的信息中,至少“晒黑族”集中的曝光会反映市场的变化。比如,针对职介所的曝光信息多了,就可能暗示职介市场出现了新动向,需要有关部门尽快摸清问题;针对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的抱怨多了,则说明部分餐饮单位的卫生意识淡了,需要及时敲响警钟……有些时候,监管部门甚至能通过互联网,将“晒客”作为证人,获取相关证据,为打击不法行为增添力量。
直指社会热点
“晒客”的异军突起,还折射出一个个社会热点问题:“晒工资”,反映出上班族对报酬分配制度的关注;“晒成绩”,反映出学生家长对填报志愿的信息渴求;“晒消费”,反映出消费者对市场供应的期待和愿望……诸如此类,都为有关部门更好服务市民提供了参考意见。
其一,“晒客”不惜将工资、成绩等属于隐私范畴的内容通过网络交流出来,代表着“晒客”对信息公开的诉求。以“晒工资”为例,大多数上班族都不会向同事询问工资高低,也不会轻易告诉他人自己的工资水平,但大多数上班族又想知道自己的报酬在行业中是否属于合理。这种需求,通过“晒客”在网上与素未谋面的网友分享,得到了满足。如果有关部门能从这一需求出发,建立多个公共信息平台,把工资、福利、成绩等等大众需要的信息公开出来。这种由职能部门指导的“晒”,将比网友自发形成的“晒”更加权威、也更容易获得认可。
其二,因势利导,区别对待“晒客”提供的信息,也能为有关部门规范互联网秩序提供帮助。“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网络名言道出了互联网的特征。从互联网出现论坛开始,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信息的发布原则等问题始终处在讨论的风口浪尖!吧箍汀钡某鱿,集中了矛盾的各个方面:它既可能具有个人的感情发泄和诉求,也可能包含个人对不法现象的批评揭露。这当中,不乏情绪激动、言过其实的“晒客”,也不乏煽风点火、心怀不轨的“晒客”。所以,针对“晒”出的信息,需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其中有益于社会的真实经历可以鼓励,但损害他人名义甚至违背法律法规的不实不良言论,则必须坚决反对,必要时还应找到当事人,依法查处。这一点,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常常留心,也需要提供“晒”平台的网站开办者加强管理,为规范互联网秩序作出有效的探索。(记者 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