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几次趁着父亲有点高兴劲,哈亦琦就凑上去做动员工作,希望把哈氏风筝也改成可折叠的式样。
哈继琦:
就是死活不接受他这个,怎么办呢,我弟弟自己就想办法,我用实际来说服您,我光拿嘴说不行,您接受不了,我偷偷做一个。
解说:
一天,趁父亲高兴的时候拿给他看。哈亦琦把偷偷的做的一个可折叠、拆装的风筝拿给父亲看。
哈继琦:
说您看我这个,您上哪去携带方便不方便,不管多大的,三尺、五尺、六尺咱们都能拆开,我父亲一看是那么回事啊,一个沙燕要是整体开三尺的你也带不走,如果拆开了,一尺多长的小方盒就可以了,往里一装夹着就走了。
我父亲明白了,这老传统他自己就得打破了。后来我父亲,通过他我弟弟这个多次的动员说服,我父亲也开始做这个拆开的,他尝出甜头来了。
解说:
1993年,哈魁明去世,哈亦琦在父亲的日记本里发现,父亲在1969年就写了风筝哈继承与发扬的思考。他明白了,创新也是父亲的愿望。父亲去世后,哈亦琦仍然在创新求变的路上寻求着突破,他制作的风筝增加了很多种类,有小到10厘米的掌中燕,也有长达百米的巨龙风筝,仅沙燕就有几十种。他的风筝不但拿到国外去放飞,有很多外国的风筝迷向他拜师求艺。
主持人:
中国发明风筝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习惯在正月十五、清明期间放风筝,表达自己放“吉祥”放“福气”的美好愿望?墒,现代城市越来越拥挤,人们难得有放风筝的休闲时间。风筝市场也一天天在萎缩,咱们前面说的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的订单,就象是雪中送碳,可是杨元元的特殊要求也让哈亦琦犹豫不决,他做了30多年的哈氏风筝讲究的是:飞得高、飞得稳、吃风力强、不打旋、不折跟头。这不飞的风筝是他从来没有做过,做还是不做呢?
主持人:
欢迎回来。80个精致的礼品风筝,对陷入困境的哈亦琦来说可是个大订单,也给祖传绝活带来新问题。原本放飞的风筝,这回要放在镜框里,当成艺术品供人欣赏。喜欢创新的哈亦琦能不能接受这新挑战,做出不飞的哈氏风筝呢?
哈亦琦:
他(杨元元)说我是送国外部长的,一定要精致,考虑做得最好的,他选了8种哈氏风筝的沙燕。
解说:
按照杨元元的要求,哈亦琦开始反复尝试?煞珞菔怯懈叨鹊,大小也不同,最难的是怎么把风筝固定在镜框里,还要让它有立体的美感。
哈亦琦:
然后它的形状比如说瘦燕跟肥燕不一样,怎么装饰?框子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它那个规格不一样,所以说你要全放在一个规格的镜框里是不舒服的。
解说:
经过多次修改,不同品种的风筝都找到合适规格的镜框?墒切碌奈侍庥殖隼戳,由于镜框里的背景都是白色的,风筝放进去很不协调。
哈亦琦:
我们的沙燕有的地方是露白的,你放在背景白的地方以后,那个白就显不出来,整个造型就破坏了。这样马上变一个颜色,要变得颜色太鲜艳了,又破坏了风筝上面的色彩效果,这样就考虑一个中间色,使的米黄色,所有的颜色都衬托出来了。
解说:
哈亦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好了8个品种的80个风筝,而且它们还都具备飞的功能。
哈亦琦
你要说一个风筝不飞纯装饰品,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说我们要求还是飞的。它既能飞又可以装饰的,全能飞的,我全试飞过。
解说:
哈亦琦把这80个能飞的小风筝全部都镶好在镜框里,送到了民航总局。
哈亦琦:
他非常满意,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又让我做了几个大的,一个是放在加拿大国际航空组织,一个是送给泰国亚太地区的航空组织,比较大一点,大约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做了两个。
主持人:
镜框里的风筝受到了好评,这给了哈亦琦启发,既然有人喜欢,就应该有市场。虽然这风筝不是用来放飞,但它并没有失去哈氏风筝的审美特点和工艺特征,而且,进行入镜的装饰后,成了文化味道十足的装饰,哈亦琦决定专注于做这种礼品风筝。
哈亦琦:
第一批我们大约做了有三个月时间,因为每一个都纯属于手工制作的骨架,手工绘画,然后再定镜框放在箱子里边,签上那个印章,签上我的字。
解说:
哈亦琦拿着自己的作品,送到工艺美术大楼,请人家帮助代销?墒且欢问奔浜,他却把这些风筝都拿回来了。
主持人:
原来工艺美术大楼代销礼品风筝时把进货价压的很低,可是卖价却很高。就这样,被哈亦琦寄予厚望的礼品风筝,半年多也没有卖出去一个。难道民航总局的订单只是个特例?市场对礼品风筝并不认可吗?哈氏礼品风筝还是找不到销路怎么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