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薛 萍 杨国强
嘉 宾:韩复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严渝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经济系主任
曹红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研究室主任
在占据深沪两市总股本64%的非流通股中,国有股占74%,达到3400余亿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限售流通股”从三一重工开始逐渐解禁。去年8月份,36亿国有股解禁上市流通掀起第一波高潮,11月份和12月份分别有72家、66家公司限售股的一年锁定期满,今年4、5月份也将是解冻规模的高峰。就此,本报采访了有关专家。
改写“一股独大”历史
问:国有股上市流通有何意义?
韩复龄:从社会资源配置角度看,庞大的国有股不能变现流通,长期沉淀,既不能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利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国有资产结构,盘活和有效利用这些国有资产。国有股上市流通,从宏观上讲,可变现一部分国有存量资产,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从微观上讲,可降低上市公司过高的国有股比例,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刘纪鹏: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国有股在股份制上的“一股独大”,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此次国有股解禁上市,意味着中国股市从起步期向成熟期的转化,标志着资本市场从过渡期到成熟期的转变,对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弥补了“存量股份”的一些缺陷,使“同股同权”得到了规范,加强了对国有股的监管力量。
严渝军:国有股上市流通是对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的一种完善,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正走向市场化、国际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
曹红辉: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具有历史性意义,毕竟这是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问题,它能促进市场各种机制更加健全,尤其是定价机制、风险评估等,并促进控制权市场的形成。股市微观机制的健全是股市整体效率改进的重要前提,股市效率的改善将极大地促进金融体系的整体改革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市场冲击监管压力并存
问:实施国有股上市流通会遇到哪些问题?
韩复龄:国有股上市流通给市场带来的潜在压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保证国有股流通的顺利进行,又要维护市场的稳定。国有股上市对不同的上市公司影响各异,风险与机会并存。对于基本面缺乏亮点或成长性不足、估值明显偏高的公司来说,将构成较大冲击;而对于估值合理、大股东减持意愿小、承诺减持价格大大高于现价的这类公司来说,面临的实际冲击较小。从历史上看,低成本股获利抛售在弱势市场中往往造成股价超跌。因此,对于优质公司而言,国有股解禁流通反而带来极佳的买入机会。
刘纪鹏:到目前为止,国有股的非流通部分在所有的国有股中仍然占据绝大多数的份额。如果全面实现流通,必然对我国的股市产生很大的冲击,引起社会的强烈震动。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非流通股改革在执行相关政策方面有偏差,尤其在信息披露和;す擅窭娣矫婊勾嬖诓蛔。
严渝军:首要问题是实施国有股上市流通将会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近5年熊市刚刚有所好转的二级市场能否承受?其次是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如何能更好地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第三是国有股上市如何流通的问题,如上市时机、流通比例、交易价格等。
曹红辉:国有股上市流通对二级市场的冲击,短期内虽然不大,但长期的压力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简单将其推向市场。切不可过高估计全流通的作用,忽视其它问题的解决,重新回到行政权力主导市场发展的模式,放任微观主体大肆圈钱的老路子。
保证对关键行业控制力
问: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何建议和对策?
韩复龄:只有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才能使国有股的顺利流通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国有股的流通应是一个分期分批的过程,一个异常波动、功能失调的市场是不能满足后续国有股的变现、流通要求的,因此,在制定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方案,尤其是在确定流通数量和时间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刘纪鹏:国有股解禁上市,必须由各级国资委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国家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保证国有经济的核心地位,避免流动性过剩。在解禁初期要保证对关键行业有足够的控制力,保证国家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遵循资本市场的规则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严渝军:应对股票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实证研究和估计,充分考虑到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の侍,在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进行国有股的上市流通。同时制定相应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政策,出台详细的国有股上市流通办法,涉及到上市时机、流通比例、交易价格等主要环节。
曹红辉:进一步加强股市的其它微观制度建设,增强各种市场微观主体的治理机制,加强股市监管的力度,提高与其相关的司法独立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十分迫切。从市场角度而言,可考虑建立专门基金,从事非流通股的收购,为基金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便利。此外,应增强股市与金融领域其它改革的协调性,避免政策间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