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刚刚过去的2006年以及2007年初,堪称国民投资理财的黄金时期,房市、股市、汇市的全面飘红,共同催生着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增长,投资者资产短期内上涨数倍并非神话?梢栽ぜ,在理财大热之时,全民压抑了许多年的投资、理财热情和欲望必将全面爆发。
可是,“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永远是投资理财的铁律,面对着方兴未艾的理财市场的赚钱效应的刺激,纷纷拿出积蓄申购基金、搏杀股市的投资者真的准备好了吗?是否合理规划以分散了投资风险呢?一个明智理性的投资者,在其他人狂热之际,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而思危。
据统计,2006年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种多样,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几乎以日均一只新品、外汇理财产品以日均两只的速度问世。与理财市场同步相对应的是,普通百姓的理财意识、理财愿望和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据报道,去年末股市一天的开户数达到12万户,其中基民的开户数一天突破10万户,分别系上年同期的10倍和50倍,居民的储蓄存款明显转移,分流的储蓄存款部分通过基金或股票进入了股市,在银行里刚刚取出存款便就地买了基金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个新的理财时代业已来临,它的背后不仅有持币观望的投资者旺盛的投资需求,还有理财产品收益和回报带来的示范效应。因此,出现了如下事例:三年前或许只是无意在银行工作人员强力推荐下勉强购买基金如今尝到甜头的人,如今赶紧取出全部积蓄又购买基金,只是这一次显然不能再享受当年的热情接待,反而要排数小时的长队;在漫长的熊市中备受煎熬的股民不仅解套而且大赚,于是紧急追加投资,甚至典当住房、汽车去拼基金搏股市,相信能获得数倍的收益来弥补投资成本……
但是,投资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即使是在基本面看好的形势下,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盲目地投资入市,不啻于一场豪赌。
但是仅用一年时间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并且创下了新高,成为全球股市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其中有多少属于正常投资因素呢?又有多少属于过度投机呢?即便是最乐观的专业人士,恐怕也不能肯定断言,基金市场还能重现去年的辉煌。当前的房地产价格,也正处在“分水岭”上,有关的泡沫争议不绝于耳,而随着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房价何去何从还很难说,根本无法盲目乐观。至于典当、借贷、透支信用卡等方式炒股票基金,毫无疑问已经处于重大的财务风险之中。
如果没有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方略,这种“盲人瞎马”式的投资方式的危险可想而知。在股票市场上,一般人只看到价格的起落,却无从把握导致市场变动的宏观因素,比如政策、市场、资金以及心理等因素;匙徘苛业耐蹲视,疯狂搏杀的理财者,假如一旦遭遇股价狂跌、资金被套,那又该怎么办呢?多年来遭遇股市大跌,数年来被熊市长期套牢的股民相应应该至今还心有余悸吧。
当然,我们有理由对当今的理财市场持有信心,面对难得的机遇,投资者更应顺势而为。只不过,必须正视市场风险,顺应市场变化,做出理性判断,切忌盲从跟风,视风险如儿戏。投资者尤其是“新手上路”,应该居安思危,规避风险,克服狂热冲动的心理。
首先,投资者应该具有全盘的理财规划,在选择理财产品之前,进行理性、长期的财务规划,结合现有的资产、负债,做好未来的收支安排,从而形成完整的财务计划。应在此基础上去投资,而不是追逐热点,盲目从众,才是理性的投资策略;第二,要认真学习投资的专业知识,了解基本的市场规律,找到适合的投资原则和方法。比如炒股票和基金,至少要知道其类型、业绩、预期收益和损失承受能力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状况、行业发展前景和近期利润等因素;第三,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摒弃投机搏杀一夜致富的企图,要有耐心和信心,切忌频繁地追涨杀跌,有效地把握资金进退的时机和数量;第四,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以分散投资风险,遵循基本的投资理财规律。比如,生活中必须要留存足够的使用资金,包括生活费、购房还贷资金、子女教育费等,这些决不能投入到高风险的项目中,至于借贷投资更应该避免;最后,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这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必须明白,既然有收益就必然有风险,只赚不赔的理财市场是不存在的。我们拿出多少资金投资,就要考虑到万一血本无归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如果不能承担,就要相应地减少投资数额。(丁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