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各大商场、超市等乳品价格普遍上涨。与此同时,原料奶价格却基本不动,乳品涨价难以惠及奶农。有关专家就此呼吁,我国政府应该重视奶业市场出现的奶农效益低和无序竞争问题。
在呼和浩特举行的“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我国奶业存在的奶农效益低,乳品加工行业利润低、奶源市场基地混乱、乳品销售市场混乱等问题成为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专家们认为,国家要采取扶持、调控、规范、转变等政策,合理解决目前奶业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奶牛养殖的物化成本、劳动成本、财务成本和环境成本明显上升,特别是饲料价格上涨25%至30%。而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却一直保持不变,奶农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未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些企业限收、压级压价、拖欠奶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奶农养殖奶牛的积极性。目前,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有些地方出现了卖牛、杀牛的现象。
此外,近年来乳制品加工企业数量急剧增长,出现了加工能力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情况,企业无序竞争加剧。有的乳品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采取特价、搭赠、绑销、低于成本倾销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使整个乳品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
中国奶协常务副理事长魏克佳认为,我国奶业是一个发展中的产业,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加强监管。针对当前原料奶市场销奶混乱的局面,应严防压级压价,实行按质论价,还要严禁捆绑销售等过度销售行为。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刘成果说,中国奶业正处在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发展的过渡时期,奶业发展潜力巨大,认为中国奶业已“供过于求”的看法其实并不准确。
刘成果说,目前中国年奶产量超过33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美国。但从人均占有量上来看,中国人均奶占有量仅约为25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是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奶产品营养丰富,人均奶占有量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国奶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当前少数乳品企业搞低价促销、挤占市场份额的各种“活动”,实质上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就此有人认为中国奶业已出现供过于求。刘成果认为,出现这一不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由奶业发展的成本上升促成的。
他说,一是成本上升,主要表现在以饲料价格上涨为主的物化成本投入上升,以雇工工资上涨为主的活劳动成本上升,以贷款利息上涨为主的财务成本上升,以及环境成本上升。二是乳品价格“上不去”,比较效益下降,导致奶牛养殖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杀牛卖牛现象也时有发生。
专家同时也认为,中国奶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正处在成长期,并朝着成熟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奶业的弊端在减少,现代奶业的优势因素在增加,发展前景是好的。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牛奶的消费量会不断增加,奶业目前远没有达到“供过于求”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