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驻成都办事处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在西部地区的治理土地荒漠化进程全面展开。据介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正采取一种全新思维在沙化地区开展治荒工作……
“全国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间接损失达2889亿元!苯衲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那天,当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在“2007中国治理荒漠化上海高峰论坛”上将这两个数据公布于众时,台下异常沉寂。
中国作为全球土地荒漠化程度较深的国家之一,前几年统计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有近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的威胁之中。
荒漠化涉及东西部
治理荒漠化是关系中国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荒漠化是中国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每年国家为治理荒漠化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对快速增长的追求以及对木材的巨大需求,让很多地区的荒漠化加剧。在较为贫困的西北地区,非法采矿破坏了生态环境。在东北、西北、华北、山东半岛,土地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在我国气候条件比较好的西南地区,石漠化情况严重、水土流失、三江源水源减少……总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存在着荒漠化问题。
产业带动生态恢复
“这次基金会在成都成立办事处,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为了应对西南地区日益严重的土地石漠化问题。”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张世君说。据他介绍,针对以前治理荒漠化效果不是很明显的情况,基金会提出了“产业化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种思路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产业带动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政府科学规划,在沙化地区及周边采取适用技术,因地制宜,并吸引当地居民积极开展生态产业建设,以此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又实现了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目标。即“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金会在治理荒漠化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和技术,建设生态产业。在甘肃民勤县,规划实施沙生植物种植,发展沙产业,种植饲用沙桑、肉苁蓉、甘草等中草药,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反季节瓜果等。在天津及山东周边盐碱地上种植10万亩转基因抗盐碱玫瑰,在美化环境、治理盐碱地的同时,还可以加工高附加值的玫瑰精油,玫瑰精油的市场价格是黄金的几十倍。在四川自贡市种植大叶麻竹,加工优质竹笋,目前这个项目在当地受益农民达40万人以上。
运用市场化手段
对于这种治荒新模式在今后的深化和完善问题,张世君从专家的角度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的荒漠化治理仍属于公益性质的,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运作机制,今后应鼓励多种性质的企业积极参与,并且给予企业一定的回报,要引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治理。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中国治理荒漠化事业的全国性民间公益组织,恰好起到了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拔胰衔,治理荒漠化光靠政府不行,还得发动社会力量,基金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闭攀谰档。(郭力方 曹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