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威胁着水环境和公共健康,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2007年世界水日,21家环保组织向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希望大家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证明已经改正之前谨慎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力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据3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迄今为止,多数中国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仅限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很少将其和企业的环境表现联系起来。一些企业超标排放,甚至造成恶性停水事件,而其产品却依然在市场上热销,这就给企业传递了扭曲的市场信号,导致它们降低环境标准,通过减少环保投入来赢得市场竞争。生产过程的污染,最终损害了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如果您关注水环境;,却又苦于缺乏参与环保的渠道,那么您不应该忽视自己所拥有的购买权力。希望您留意环保组织收集的不达标企业名单(具体名单见www.ipe.org.cn),留意他们的品牌,这样下一次当您走进超市,就可以识别超标企业生产的产品。您一念之间的消费选择,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却会给企业发出一个正确的信号,形成真实的市场压力,促使其履行环保责任。
今天,绿色选择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公众环境;さ囊馐恫欢咸岣,;に试闯晌缁峁彩。其次,中国已经形成了活跃的消费品市场,同等价位和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常常有多种品牌可供挑选。而最为重要的条件,是环保部门近年来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仅我们收集到的2004年以来政府和官方媒体披露的超标企业已接近5000家,其中既有大量的本地中小企业,也包括许多大型企业,甚至包括一些跨国公司。
实际上,近期公众对污染企业的关注已初见成效。在去年底媒体开始报道我们收集的污染企业名单时,一些企业也曾来接触,但它们还不情愿真正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甚至不愿公开回应违规问题,而是寄望于公众会淡忘这些事件。绿色选择倡议发出前后,有20多家中外企业前来沟通,他们中多数非常认真,提供了大量书面材料,对当时发生超标排放的情况作出了说明,提出了改进措施,有些还提供了政府部门的后续监测数据。
显然,这是企业和公众良性互动的开始。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必须和周边的社区进行交流,向社区介绍自己生产活动中的一些潜在环境风险,说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避险;同时听取社区对企业环境;さ囊蠛推诖。
一些国际领先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不只需要一张工商部门颁发的执照,还需要一张社会执照,也就是要赢得社会的信任。
相比日用消费品的组装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原材料和配件的上游生产企业的污染常常更加严重。仅仅针对制成品进行绿色选择,很难对位于生产链条上游的大量污染企业产生有效的影响。为此我们倡议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主动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对其中的不达标企业开展严格的环境审核。
目前已经有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开始在内部试用不达标企业搜索引擎来管理供货商,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们可以公开向社会承诺不从环境违法企业进货。
可以相信,随着环境信息公开的进一步扩大,绿色选择将创造正向的市场压力,协助各级环境部门更有效地对污染源实施管理;我们期待,公众能通过购买行为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找回曾属于自己的碧水蓝天。(马军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