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游客参观三峡黄陵庙。 中新社发 韩玉洪 摄
|
资料图:游客参观三峡黄陵庙。 中新社发 韩玉洪 摄
|
中新社重庆六月二十九日电 题:“神女”近年稍寂寞 “三峡游”期待回暖
作者 杜远
远有“告别三峡游”的透支式开发,近有“五•一二”地震后的游客锐减。长江“三峡游”这个天生丽质的“神女”近年来稍显寂寞。国务院三峡办、国家旅游局目前正在重庆巫山县召集渝、鄂两地相关部门、旅游企业会商,力图以“无障碍旅行”、以重塑长江三峡形象为突破口,推动“三峡游”回暖。
国家旅游局曾将长江三峡与北京古城、桂林山水、西安兵马俑列为中国旅游四大名片向海内外广泛推介。然而,四者之中唯有三峡命运多舛,自一九九二年以来,“三峡游”历经大起大落。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教授、旅游管理专家胡静一篇研究论文显示:一九九七年大江截流前,“三峡游”创纪录地达到一百三十万人次;次年,客源大量萎缩,总量仅为一九九七年的二成三。大坝蓄水前的二00二年,伴随“三峡绝版游”、“三峡原貌游”的热炒,游客量又猛涨至一百四十六万人次,之后“三峡游”人气多年不振。
“神女”遭受冷落,六百公里的长江三峡因行政壁垒被人为割裂是其深层次原因。长江三峡横跨重庆、湖北两地。受双方利益、上层领导、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三峡旅游资源往往以一种不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中外游客面前,渝鄂两地在对境内三峡景区的策划、规划和营销方面各自为政,也阻碍了三峡旅游形成合力。
六月二十五日,第十二届重庆国际三峡旅游节在三峡腹地重庆巫山县拉开大幕,欲以节庆活动振兴三峡游。国务院三峡办、国家旅游局亦在此间召集渝、鄂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旅游企业,就长江三峡旅游资源整合问题进行座谈。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高金榜在该座谈会上表示,长江三峡旅游资源虽分处渝鄂两地,但三峡产品不可分割,国务院“三峡办”将全力支持双方整合三峡旅游资源。
根据渝鄂两地在此次会议上达成的备忘录,两地将按市场运作方式,共同推举有实力的企业制订出整合三峡旅游资源的总体方案。将统一三峡旅游品牌形象、统一设置经营长江三峡旅游的准入条件、统一长江三峡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统一三峡旅游价格等。
而如何应对“五•一二”地震后尤其是重庆地区中外游客锐减,则是“三峡游”在奥运之年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据报道,地震后重庆港平均每日发出游客约二百人左右,而二00七年同期此数字最高可达一千五百人;期间,取消预定的境外旅游团队有千余个,约二万人,占到去年七至九月间境外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二。
六月底,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组织来自北美、欧洲、澳洲、日本、东南亚、港澳台及国内的百余位重要旅行商和五十余位旅游投资者,乘坐豪华游轮游览三峡全境,全过程体验三峡旅游。此举意在通过旅行商和旅游投资者向全世界游客传达两个信息:“五•一二”地震后“三峡游”是安全的;三峡沿线水位逐步升高后,拥有全新景观格局的“新三峡”仍不失胜景本色。
种种努力之下,“三峡游”回暖值得期待。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