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丰田汽车正在向世界第一个年产千万辆汽车企业的目标迈进时,底特律上空正被上亿美元的亏损和裁员的阴云所笼罩。随着日本汽车企业和欧美汽车厂家实力的此消彼涨,世界汽车产业制造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制造业大国的迅速崛起,无疑加快了世界汽车产业重心转移的节奏。
新消费中心
世界汽车业的版图从未停止过更迭。19世纪,世界上第一辆汽油车诞生于欧洲,20世纪,由于美国经济的崛起,世界汽车制造中心转移到美国。进入21世纪,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中心开始在亚洲成型,更确切地说,是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两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汽车跨国巨头就纷至沓来。截至2003年底,世界九大汽车巨头都已经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并相继带来比较先进的产品技术,尤其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不断凸显,在中国首发的全新产品多了起来。
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从年产量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经过了2000-2003年的井喷和2004、2005年的调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中国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序已经从第8位升至前3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
而亚洲另一个制造业强国印度,几乎是紧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脚步,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迈进。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十多家跨国汽车巨头以合资合作、投资建厂等方式涌入印度市场。由于印度的制造成本低于中国,且市场潜力巨大,2006年全球各大主要汽车企业再次大规模涌向印度,本田公司计划在今后10年内向印度投资6.5亿美元,投产包括飞度在内的系列车型;菲亚特与印度塔塔汽车公司组建合资企业;通用在印度投资3亿美元建立汽车厂;丰田为了2015年占有印度新车销售市场15%的份额而在印度增加投资;雷诺公司和Mahindra公司合资,在印度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一家整车制造工厂和发动机工厂;大众公司计划投资5.3亿美元在印度新建一家汽车制造厂,将于200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印度的汽车工业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快速成长,被各界誉为继软件业之后,印度另一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2006年印度政府公布了《汽车发展规划(2006~2016年)(草案)》,计划到2016年,印度将成为亚洲汽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的强国之一,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制造国(目前是第11名),保持第4大卡车制造国的地位。
有机构预测,2006-2012年,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1.5%的前提下,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15%,而同期印度市场增长率也接近10%,加之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带来的潜在消费能力。在跨国汽车巨头的眼里,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印度市场更不能轻视,因为汽车巨头未来的命运或许就掌控在这两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手中。
崭露头角
就在全球汽车制造业重心开始由欧美向亚洲地区转移时,为了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亚洲各国的本土品牌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国际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斥资6700万英镑购得英国罗孚25、75车型技术平台,以及罗孚全系列发动机技术和知识产权,用以打造自主品牌。而同样是“三大”之一的东风汽车则于2005年底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以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自主厂商通过在竞争中不断磨砺,韧劲极强。奇瑞、吉利、哈飞、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经营中消化吸收核心技术,逐渐成长为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重要企业。
自主品牌车企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北汽福田在商用车领域仅用了短短7年,达到100万辆的产销数字,创造出中国汽车业增长最快的纪录,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长城汽车已向70多个国家实现批量出口,并且成为首个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在长城汽车身后,还有一批跟随者。中兴、哈飞不断在国际市场有不俗表现,奇瑞在马来西亚等国设厂,吉利数次参加国际车展,展现出自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据商务部预测,2007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50万辆,而在2003年,中国整车出口仅4.3万辆。在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看来,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虽然比发达国家落后,但又比发展中国家领先,有着明显的错位优势。“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额每年翻一番,这也充分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的需求很大,中国车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高盛一篇报告指出,“亚洲车厂目前的情况令人羡慕……不但能够享有(亚洲)高速成长的市场,也在美国、欧洲等关键海外市场中占有率节节高升!
与中国本土车企不同,印度最大的汽车公司塔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口轿车,出口超过70个国家。塔塔汽车公司生产的小排量轿车Indica品牌在印度本土已销售100多万辆,并且已经出口到非洲和欧洲市场。而另一本土企业Mahindra & Mahindra有限公司不久前宣布,将于2008年首次在美国销售皮卡和SUV.印度本土制造商塔塔生产的汽车90%是自主研发、设计与制造的,汽车的核心部分如底盘、发动机都是自主研发的,塔塔的汽车占印度汽车市场份额的16%左右,超过其在印度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标准普尔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尽管外商在印度市场的投资逐年增加,但在印度汽车市场,主要的赢家依然是本土汽车制造商。
瞄准未来
在世界汽车工业兴起的联合兼并、资产重组浪潮下,亚洲已经有越来越多实力强大的汽车集团挺身而出,在战略性收购方面已经日益取代了西方公司的位置。
在众多竞购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旗下捷豹(Jaguar)和陆虎(LandRover)业务的公司中,已经有两家印度企业──Mahindra & Mahindra和Tata Motors参与其中。对此,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亚太区投资银行业务的主管马睿明(Mark Renton)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印度企业家热情高涨,印度公司的股票估值保持在高水平,这使得它们能以一些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
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中国上汽集团花5亿美元成功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并且已经于2006年实现盈利,走出了中国车企并购国外同业的第一步。
事实上,一些掌握着更新科技的汽车企业已经显露出主宰未来世界汽车界的霸气。
当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们正在为何种新能源汽车更适合量产争论不休时,日本丰田已经将几款混合动力汽车卖到了120万辆,率先成为未来环保汽车方面的领跑者;旌隙Τ狄越谀芑繁5奶氐,在目前油价居高、消费者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备受欢迎,丰田汽车看准了这个趋势乘胜追击,迅速扩大在混合动力车市场方面的份额。而在此时,美国汽车公司正被高企的油价折磨得苦不堪言。
在中国,同样有一家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得霸气十足。比亚迪这个全球移动能源的顶级制造商,在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后发展迅速,凭借一款中级车F3,2007年提前1个月便顺利完成10万辆的年销售计划。
但是,比亚迪汽车真正的“王牌”是在电动车方面的全球领先技术。不久的将来比亚迪会直接把汽车产业和电池行业结合起来,切入电动汽车领域。根据董事长王传福的计划,2009年6月第一台电动汽车便可下线,采用防爆性能的铁电池,充一次电可以走400公里,售价在15万元以内。比亚迪汽车高层更是放言,已经把电动汽车的技术产品化,在未来这个领域里,比亚迪将甩开现在全球顶级的汽车企业!耙蛭峭娴氖欠⒌缁,未来我们玩的是电机,比亚迪将通过这个技术来打破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北妊堑掀迪酃咀芫硐闹伪。(刘霞)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