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
聚焦入世:中国证券市场“内忧”大于“外患” 2001年11月10日 09:07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题:中国证券市场“内忧”大于“外患” 中新社记者李鹏 入世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什幺变化?当人们逐行逐业地审视入世影响时,敏感的股市有自己的“反应”方式——沪深股市尽管低迷,但入世概念股还是强打精神,走出了第N次行情。入世带来了炒作的由头和乐趣,但面临内忧外患,“年轻、幼稚”的中国证券市场面临更多的将是“成长的烦恼”。 简单地用利弊来衡量是危险的,证券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入世的变数也最为扑朔迷离。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说,中国承诺未来三到五年内向外国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有限度地开放:中国入世后,将允许外国证券机构通过证券交易所设立特别席位直接交易B股,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允许符合标准的外资企业来中国发行股票并上市;允许符合境内和境外两地法定条件的内地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在适当时机,允许外资有控制、有步骤地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相比而言,中国入世对证券市场的开放是谨慎的,在许多问题上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这是因为证券市场的开放必须与资本市场的开放相适应,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前不可能以更快的步伐开放证券市场。中国入世没有承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因此入世并不意味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全面开放。但是,虽然“外患”没有其它领域来得那幺急迫,“内忧”却更加困扰中国证券市场,其面临的压力丝毫不小。 中国证券市场面临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A、B股分割、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割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起来将更为棘手。而且,目前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多的“垃圾”和“准垃圾”,这些公司在经营管理水平、产品价格、营销服务和规模效益方面乏善可陈,入世后更为激烈的竞争将使其财务报表更为难看,这些“地雷”未来会给股市带来多大的破坏还很难预料。 另外,入世后,中国证券市场必将逐步走向国际化,外国证券投资将对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构成和供求状况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入世也增加了证券监管的难度,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年轻”,许多地方因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政策特征明显,行政管理的色彩较浓。中国证券监管水平还相当落后,法律制度缺乏配套性及有效的衔接,执法力度弱。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因此表示,中国证券市场正面对很多问题,包括市场透明度低及市场方面的不法行为,因此,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急需进行重大改革。证券市场的开放虽然谨慎,证券业的开放则迫在眉睫。入世后,外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中介机构进军中国证券市场,将对中国证券业产生很大冲击。史美伦预计,入世后,内地证券公司将会出现大量的合并及整合。 虽然入世有利于国内券商扩大生存空间,有利于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手段和服务品种的创新,改变目前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状,但中国证券公司无论是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机制、经营效率,还是人才素质,都无法与外资对手抗衡。 目前内地约一百家证券公司中,大部分公司治理结构均存在问题,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自我监察能力偏低。今年以来,证券市场“风声吃紧”,国内券商日子难熬已经显出其无比虚弱。 可以想见,证券业未来的竞争将不在一个等量级上:中国所有券商的总资产尚不足两千亿元,国内最大券商银河证券的注册资本金也不过四十五亿元,而国外的券商巨头总资产额都在千亿美元以上。 不过,规模、资本、技术等劣势不是最大困难,国内的证券业目前连信誉都需要一点点重建,这或许是最令人担忧的。 (完)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