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著名的伊朗核设施所在地纳坦兹附近,有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小村庄。村民千方百计地摆脱世俗的打扰,却没想到,政治这个怪兽依然阴魂不散地如影随形
当导游马哈迪宣布,我们将坐大巴从伊斯法罕返回德黑兰时,我不禁松了口气,因为终于可以不坐伊朗的飞机了。
伊朗的空中少爷帅得不像话,飞机也破得不像话。由于美国从1987起实施的经济制裁,伊朗无法向西方购买飞机及零部件,致使伊朗航空公司的客机无法更新换代,空难近几年层出不穷。我们每次登机时,技术人员不是在修机尾,就是在修机身。飞行中,机舱里热如烤炉,引擎轰鸣声大得盖过了广播里机长的声音。身旁的伊朗乘客安之若素,只有我们这几个大惊小怪的中国人,在摇摇晃晃中面如土色。
在伊朗的飞机上我永远不会睡着,但当乘坐的大巴稳稳当当地开在伊斯法罕公路上时,我总算踏实地昏睡了过去。
当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又让我心里格登了一下:在公路边竖着一个交通标牌,上面用波斯语和英文写着:“纳坦兹20公里”。
纳坦兹——著名的伊朗核设施所在地,这里有用于生产浓缩铀的离心机厂房。
我坐直身子,伸长脖子,企图找到有关核设施的一些蛛丝马迹。公路上只有我们这一辆车,举目望去找不到一个人影。窗外的景色一片苍凉,四周是茫茫的荒原,远处高山耸立。
这时,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岗哨,岗哨里安放一架庞大的机枪,一名年轻的士兵站在机枪旁,他穿着绿色军服,脚踏浅棕色的军靴,手中拿着一支步枪。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位士兵突然面带微笑,向鼻子紧贴着车窗玻璃的我挥手致意。
当我还沉思在刚才那一幕的时候,我们的车子拐了几个弯,驶入一个山谷里。几分钟前,四周还是寸草不生的高山和荒地,这时就像变戏法一样,突然间一片翠绿扑面而来,令人猝不及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蜂蜜的甜香,鸟儿在枝头东张西望,红色的小房子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小溪安静地流淌着。这一切,好像一张明信片活生生地跳到了我的面前。就这样,在错愕中,我来到这个小村庄——奥布扬奈。
奥布扬奈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种满柳树的地方”,它是伊朗最著名的村庄之一。村子里拜火教庙宇的遗迹,显示早在伊斯兰教进入波斯之前,这个村子便已存在。村子里所有的房子都是用红色粘土建成,房屋建在山坡上,层层叠叠地形成梯田般的村落。
奥布扬奈的地理位置并不足以使其成为一个遗世独立的角落,但奇怪的是,这个村子的一切都像是世外桃源。在伊朗的其他地方,妇女都穿着黑、灰色袍子,男人的服装则已经相当西化。而在奥布扬奈,妇女穿戴着花花绿绿的裙子和头巾,男人则无一例外地穿着一种肥大得像裙子一样的黑裤。这里的人们日常使用古波斯帕提亚王朝时期的巴列维语——在伊朗其他地方,已经没有人说这种古老的语言了。
旅游书上说,奥布扬奈人几千年来坚守自己的传统,固执到近乎偏执。据说,他们像热爱生命一样珍爱祖宗传下来的土地,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传统甚至禁止女孩嫁给外村人。
也许是排斥传统以外的东西,奥布扬奈人对外人不甚友好。我和同伴这几个东方面孔,在伊朗所到之处往往都受到热情的欢迎,但在奥布扬奈,村民对我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就冷漠以对。在村里的小集市上,我拿着相机询问三位老太太是否能给她们照相,她们皱着眉摆摆手,异口同声地厉声把我嘘走了。
这并没让我感到沮丧,反而让我暗中会心一笑,对这里的传统与固执多了一分向往与景仰。
在蓝蓝的天空下,奥布扬奈村的红色小土房陈旧而又醒目,空气中的蜂蜜甜香依然酽酽地令人迷醉,一位老大爷赶着一头小毛驴走过来,人们自得其乐地生活在这里,对于外界的一切,全然漠不关心。
我不禁有些好奇,他们知不知道不远处有个核设施呢?美国和以色列人都扬言要军事打击伊朗的核设施,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奥布扬奈就会不可避免地受纳坦兹连累,被锁定在美、以军队的导弹目标之中。几千年以来,奥布扬奈人千方百计地摆脱世俗的打扰,却没想到,政治这个怪兽依然阴魂不散地如影随形。
“他们在谈论纳坦兹核设施的是是非非的时候,会有几个人知道、想到近旁这个与世无争的的小村庄呢?”导游马哈迪这样问我,语气中带着愤懑。
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文/刘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