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8日电 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度嗣衤厶场肺恼轮赋,各地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时,指标体系出现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国计”更多地、也更密切地围绕“民生”展开。
既重经济指标,又重民生指标,传统视野中的“软”指标正渐渐变“硬”,将公民满意度、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终极标准,这意味着“以人为本”正成为政府的核心理念。
多年来,发展指标一直存在“硬指标”和“软指标”之分。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税收这类指标,被一些地方所追捧,属于“硬指标”一类;而城市污水处理、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这类指标,因各种原因常被冷落,属于“软指标”。
在各地相继通过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这些正逐渐退出政府的指标体系,被节能、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新指标取而代之。
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认识到,财富并非“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和养老忧虑是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城市噪声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各类问题,无论事情大小,最让百姓牵肠挂肚的,也是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
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渐退出一些领域,摆脱“万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的形象,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自觉的理性选择。体现到发展指标上,就是分类设定发展指标。(陶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