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阳江八月七日电题:广东阳江沿祖袭提早过“鬼节”
中新社记者 陈明
八月八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鬼节”。然而,在广东阳江却要提前过节,从今天(农历七月十四)中午开始,当地农村以及允许鸣放鞭炮的城区乡镇,就开始鸣炮烧香杀鸭子,完全进入了过节状态。
阳江过“鬼节”历来要提早半天,在七月十四的中午。因而有“七月十四晏,八月十五晚”的说法。
阳江人过“鬼节”的主食是“粉仔”,即粉丝。在当地农村,粉丝还多了有两种制法。一种是把米浆蒸成“粉皮”后,再切成粉丝;一种是把粉团放到一个特制的“榨粉机”中压制出来。而过节的肉食则多是鸭子。
记者今天一早在市区几大农贸市场看到,“鬼节”前的鸭子最为抢手,几乎每个买菜的人的手里都提着一到两只鸭子回家,使得这天的鸭贩子发足了“鬼财”。而在一些香烛店,同样流动着密集的顾客。
在广东阳江,“鬼节” 一贯被称为“鬼仔节”,这天素有杀鸭的风俗。当地老人称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可以没有大鱼大肉,但绝对少不了鸭肉。另一个跟其他地方有所区别的是,阳江人把这天的鸭子叫做“花纸鸭”。
按当地老人的说法,因为鸭子可以背祖先凫水过河,七月十四这天晚上烧的“纸钱”,谓之“支幽”。所谓纸钱,实际上是一种以稻草为原料制成的草纸,染成五色后,用圆形器具加盖个“印”,再卷成圆筒状,或折成元宝形,然后与香烛一起焚烧,通过鸭子表示向阴间施舍了“钱”。
随着时代的文明进步,现代的当地人过“鬼节”,再也不会利用晚上挤在附近的河边焚烧香纸火烛,再也不会出现全家甚至全村出动“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场景。
而城市的居民,除了老人和中年妇女还会鸣炮烧香燃纸钱外,大多人只是在家里设个香案走走形式了事,过节形式日趋文明。但是,尽管时代变迁,阳江人提前半天烧香杀鸭过鬼节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其初衷依然未变。
据有关资料记载,农历七月十五为鬼节,又叫盂兰节,传说这天是“天官、地官、水官”中的地官生日,故又称中元节,起源于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据《盂兰盆经》载,目莲下地狱救母,看见母亲饥饿,盛了一碗饭给母亲吃。但母亲刚接过碗来,饭就成了火炭。后来,佛告诉他,地狱里还好多饿鬼,怎么就救你母亲一人呢?凡父母或七代祖宗在地狱的人,到七月十五日,当备百味五果,放入盂兰盆中,供养众僧,由众僧超度亡灵,这样才可以使众亡灵免使受苦。目莲回来把佛的话告诉大家,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众人便设果饼和烧香供奉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