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风雨沧桑,30年人事变迁。30年前,据说,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整个法国的华人不超过六、七千人;而如今,在法国,华侨华人的总数已达40多万了。这还不包括大量从中国到欧洲来旅游的中国人。现在你走在巴黎街头,到处都可以看见中国人面孔。30年间,这中间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在异国他乡立足、创业和发展,对所有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来说,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多少的辛劳。前辈所开辟的道路,是为了后来者创造更大的辉煌;而后来者了解前人所走过的足迹,则会更珍惜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欧陆谋生求发展的华侨华人,百多年走过的漫漫长路告诉我们,在海外求生靠的是什么?除了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作靠山外,一要靠遵纪守法,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二要靠同胞之间勤奋团结,努力维护华人的整体形象、利益,才能争取自已的正当权益。有了这两条,华人社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法国华人社会从小到大,并越来越受到法国主流社会的重视,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法国华侨华人的成分
40多万华人在法国谋生创业,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怎么来的?不少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华人到法国,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参战后,需要大量战地后勤人员。当时的法国政府与中国的北洋政府达成协议,1916年至1918年间,从中国北方几个省份招募了14万劳工到法国战地从事后勤工作,如野战医院、后勤运输等。这些劳工不少死在战场上,为法兰西的自由与和平,长眠在法兰西土地上。战争结束后,绝大部分华人劳工返回中国,大约有3000左右华工选择了留在法国谋生的生活道路。因为那时他们都只是20来岁的年青人,所以大都与当地的法国姑娘结婚,在法国安了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在法国的华人劳工,现在都已去世了。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在巴黎还有两名老华工活在世上,当时都已90多岁。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曾作出很大的努力,向法国政府有关部门申请,为这两位老华工颁发了荣誉勋章。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老华工吕虎城先生还活着,他住在一所很破旧的建筑物的底层,总共有2间房。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架非常古老的缝纫机还摆在进门处。他一直靠为商家缝汽车坐垫为生。一直干到80多岁眼睛看不见了才停手。他的法国妻子已去世,孩子早已自已生活。多年来,吕老就是一人孤苦伶仃地艰难度日。在法国漂泊了70多年,吕虎城老先生至死都没有能回一次老家。
第二阶段到法国的华人可分两大部分。一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不同时期,从中国到法国求学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后返回中国,不少人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另一部分留学生学成后留了下来,在法国从事各项工作,安家立业,成为早期的旅法华侨华人。他们中的杰出人物如艺术界、文化界的赵无极、程抱一等,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肯定和重视;侨界知名人士任岩松、钱直向等,当事业有成后,都曾经帮助过不少后来的华侨在法国立足。早期到法国的华侨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温州、青田人,他们不少人是贩卖青田石雕,从陆路或坐船抵达法国,并留在了法兰西这块土地上谋生。为什么早期的华侨大多生活在南方马赛和巴黎的里昂火车站附近,就是因为他们从中国坐船到法国是在马赛下船的。刚踏上陌生的土地,就近找房子先安顿下来,再找活路。一部分则坐火车到巴黎,在巴黎里昂火车站下车。早期这一带的房子比较破旧,房租也比较便宜,所以成了温州、青田人早期聚居的首选之地。后来,朋友亲戚来巴黎,为了互相有个照应,也在附近择屋而居。现在的巴黎3区、4区温州人、青田人居住比较集中,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
第三阶段到法国的华侨华人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个世纪1975年开始,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东南亚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先后易色,在那里居住的大量华侨华人作为难民, 逃离火海来到法国,被法国政府收容接纳,并安排工作。在5、6年之间人数达到10多万。另一部分是在中国“文革”结束后,中国政府放宽政策,容许中国大陆居民有海外关系的,以探亲和继承遗产的理由出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以温州、青田人为主,大批移民来到法国。到现在为止,据说在法国的浙江籍华人已达近20万。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省籍的华人,但人数与温州、青田人比起来,只能是他们的一个零头。还有一部分华侨被有些人称为“新移民”,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来留学的留学生,有公费的,也有自费的。他们拿到文凭或没有拿到文凭,最后选择留在法国发展,创业并在当地扎下根来。
由以上不同时期、不同途径来到法国的华侨华人,组成了目前法国华人社会的基本族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