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空前艰难的2006年度铁矿石谈判中,支撑数月之久的“中国骨牌”终于轰然倒下。20日,中国钢企“含恨”接受三大铁矿石巨头19%的涨幅,争取“中国价格”的希望不得不等待来年。据了解,中国钢企将为此次涨价支付60亿至70亿元人民币,并将波及下游建材、灶具、汽车等诸多行业。
中国钢企接受19%涨幅
20日,新华社以“权威渠道”的说法,证实中国钢企已与三大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达成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晨报就此致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予置评,而三大矿业巨头的官方网站也尚未发布相关消息。不过,业内专家向晨报透露,20日北京郊区的一次会议中,中钢协高级官员也已透露:“协议已经达成。”
今年的谈判过程虽然艰辛得多,但是“别人种苦果我们吃”的场景与去年如出一辙。2005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中,日本新日铁接受71.5%的天价涨幅后,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企作了诸多努力后,仍然被迫接受。
即使在亚洲其他钢厂纷纷妥协,宣布接受19%涨幅之后,中钢协仍一再表示会坚持谈判,力争达成“中国价格”。那为何撑到现在,中国钢企还是接受了19%的涨幅呢?
上海钢材网首席研究员刘建云分析,寻求中国价格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钢厂的力量太分散了。根据现有的规则,只要有一家钢厂接受了矿山的报价,其它所有钢企都只能跟随。一旦有一两家小型企业率先接受涨价,我们就会很被动。所以不光是国内的钢厂要联合,全世界的钢企都应该联合谈判,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样才能保障钢企在谈判中的利益!
而谈判桌的另一边,矿商主角巴西淡水河谷使出两大招数。第一招:“农村包围城市”——先瓦解蒂森克虏伯、意大利里瓦等二线钢企,再以此为砝码迫使宝钢、新日铁等几大巨头签订城下之盟;第二招:“舍孩子套狼”——同意“球团矿”降价3%,以此为条件诱使各大巨头接受“精粉矿”和“块矿”涨19%,恰恰是后两种铁矿是中国钢企的主要原料。这两招果然非常有效,全球主要钢企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戈,只剩下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企独力支撑。
中国钢企将损失过百亿
兰格钢铁分析,2005财年长期合同粉矿价格为38美元/吨左右,涨价19%意味着每吨涨7.22美元。若保持去年长期合同1.2亿吨的粉矿进口量不变,中国钢企今年将比去年多付8.66亿美元,约合60亿到70亿元人民币。
有专家称,如果中国在谈判中更灵活一些,与矿山方保持较好的关系,应该能够争取更多长期合同供货,部分替代价格较高的现货进口。若长期合同增加3000吨,每吨比现货便宜5美元,则可以节省1.5亿美元。这样一来,中国等于又多交了1.5亿美元的“学费”。
兰格钢铁信息部主任徐向春称,这还不是全部损失,因为在谈判拉锯的这一个月内,国内现货铁矿闻风而涨,涨幅约为50元/吨。把这个因素再考虑进去,中国钢企的损失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钢厂涨价提前消化成本上升
国际上一些分析师认为,为抵消铁矿石成本的上升,钢铁公司可能把部分产品的价格上调100美元/吨左右,涨幅约为19%,甚至有望超过2004年创纪录的价格水平。
事实上,宝钢已经未雨绸缪,将三季度主力产品价格调升6%-8%。宝钢宣布涨价后,其他钢企产品报价亦应声而涨,邯钢、莱阳、柳钢等企业均自5月23日起上调了主要产品的出厂价格。徐向春认为,钢厂的调价已经提前消化了铁矿石涨价的大部分涨幅。也就是说,铁矿石涨价的部分效应已经在中下游体现。
不过现实的变化仍然让钢厂措手不及。这一段时间国内钢材价格高位回落,比去年均价普遍下200元/吨。这时候确定铁矿石19%的涨幅,加上现货铁矿石可能继续出现的涨幅,中国钢企难免会受到较大冲击。
下游产业未必“应声涨价”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在铁矿石涨价的传导之下,家电、建材、汽车、灶具等产品会不会同步涨价呢?
国内某知名空调企业透露,今夏空调的确可能调价,但并非因为钢价上涨原因,而是空调主材铜材持续涨价令企业难以消化。某汽车行业内部人士亦分析,虽然钢材在汽车制造中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企业还不致因为钢价上涨19%而提高汽车售价。房地产市场受钢材影响亦不会太大。
但五金建材价格由于钢价上涨已经出现了小幅变动。不锈钢制衣架、花架等产品都出现了10-20元左右的涨价。而大量使用钢材的组合橱柜等涨幅更达13%左右。(周凯 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