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6日电 5月以来,第五轮中日战略对话、第五轮中日东海油气田开发磋商、中日外长会晤和中日部长级“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一系列的多层次对话与互动,使沉寂多时的中日关系出现新的景象。据《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恢复局部的双边互动与沟通,为中日修复两国关系迈出第一步。自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以来,去年已经降至冰点的双边关系,又出现回暖兆头。
从中日关系全局出发,中国积极维持双边互动和对话的渠道。今年2月9日,外交部戴秉国副部长率团前往东瀛,举行第四轮中日战略对话,率先打破僵局。2月下旬,日本新任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北京之行,使中断已久的中日磋商解决“东海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温家宝总理会见二阶俊博,是自去年10月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首脑与日本政要的首次会谈,使中日两国的对话、访问逐渐恢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日东海问题出现新转机;两国还展开了双方从民间、政党和政府等多层次的对话与磋商;而通过部长级磋商,确保了中日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通过对话与互访,再度认识到中日关系对于亚洲和世界经贸发展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希望通过发展经贸关系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意向。尽管中日存在着挥之不去的结构性隐忧,但备受“政冷”与“经凉”困扰的中日关系终于走出对话“瓶颈”,恢复局部的双边互动与沟通,迈出修复两国关系的第一步。
但是,双方在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和东海等问题上的分歧仍依旧。中国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仍然积极通过对话、磋商寻求与日沟通。近期日本民意也有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呼声。
今年3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相继就中日关系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指出,当前中日关系出现困难局面的责任不在中方,也不在日本民众,症结在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同时,指出发展中日世代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贯方针,因此必须遵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强调只要日本领导人明确做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决断,中日首脑会晤和对话是可以恢复的。
中日政治关系既受制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又受到各自国内政局的影响。改善中日政治关系的出路有三个方面:一是要维护和发扬中日经济政策互动的“稳定性”。二是要充分认识中日“政冷”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通过建立良性双边互动的形式,化解中日外交困境。三是日本需改变对中国发展心存戒备的理念。彻底改变狭隘的岛国心态和残余的“皇国史观”,正视历史,促进中日关系良性发展,“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化大趋势。(吕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