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上周六到上海展览中心采访题为“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荟”时,很意外地在这国际奢华品展会上碰到一名新加坡来的高级营销人员。
他负责向到场中国新贵及富人介绍的,是一套高档的私家影院家居器材。拥有这部装在沙发底下的影视器材的人,不单可观赏电影,还能有观赏三维(3D)电影般的感受,在观赏警匪片或星球大战等动作片时,能真实感受到剧情的紧张与震撼力。
据知,这部由加拿大研发,商品名称为D-Box的私家影院器材已经引进新加坡。在引进中国大陆时,供单人沙发装置的影视配套,定价是1万2000美元,供双人沙发装置的配套则定价1万5000美元。这高档次的“家居品”,在新加坡家庭都未见普遍,怎么就对中国市场那么有信心?
新加坡来的高级营销人员说,在中国社会顶层阶级的人士的比率再小,在绝对数上“有钱人还是蛮多的”,也会越来越重视生活素质,“就像新加坡人一样”。
中国经济近10多年来的确高速增长,但基本上仍是个穷国。中国国家统计局上月发布的公告显示,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均工资为1万8405元(约3600新元),相当于每月平均工资仅1533元。然而全球的开发商都相信,这只是个阶段性的数据,无论中国从第三世界国家晋升到第一世界的俱乐部需要多长时间过渡,单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市场,就足以让它们愿意花心思放长线,挖掘今天及等待未来的“金库”。
我初到上海时,曾对门市经常冷清的高档商品店感到纳闷,怎么撑啊。上海的朋友总会说,这些店每天只要有个富太太走进来,她们的购买力就足以支持几天的开店成本。这是个等待钓大鱼,而不惜暂时亏小本的抢滩模式。这和10年前,上海只有美美百货等少数商店出售奢侈商品的情况已今非昔比。
上周末在上海举行的“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荟”,即是个典型例子。从黄金马桶到名贵的跑车、豪宅,以及来自阿尔卑斯山的高价天然矿泉水,加上两天会展预留的7000张VIP票票价是每张350元人民币,展会锁定的客户群可想而知。
美国资深市场研究专家吉姆•泰勒(Jim Taylor)曾指出,当富人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起码要15年才能真正懂得过富人生活。而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富豪几乎都是新贵,他们大多还保留着致富以前的购物习惯。
上述顶级生活奢品展的协办机构VNU亚洲展览集团坦言,展会的一大目的是要“告诉更多的富豪什么才是他们应该有的生活方式!
富豪怎么过有品质的生活需要“教育”,普罗大众更希望“教育”这些富豪怎么回馈社会。一名读者在上海一家报纸上撰文说,公众对富豪的生活说三道四,贫富悬殊拉大,公众心理不平衡“只是问题的表面”,群众真正反感的是富人一方面炫耀财富,另一方面又“为富不仁、社会责任感缺失!
有调查显示,中国45%的财富掌握在10%的富人手中。但在1000万家注册公司中只有1%的公司曾经捐助过慈善事业。这名读者说,“这些失衡的慈善数据令广大公众心理难以承受”。
为此,他认为,市民或网友对顶级奢侈品展如果有不满,“并不是什么仇富心态,而是广大公众希望富人多一点爱心,多一份社会责任。如果能做到这些,贫富阶层达成心理和解不是没有可能!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吴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