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华东新闻》报道,楼市冷了回暖,房价跌了又涨。北京、广州、深圳的“楼市井喷”,其快速飙升之状,开发商的兴奋,买房者的追涨与恐慌心态,与一两年前的上海何其相似。
而即使是上海,如今也步步回暖,“收复失地”。此番情形,是不是太像又一次轮回?
历史是不是在重演?
早在2004年,上海楼市“泡沫”因为调控“挤压”,有过一次短暂低迷,但当年末即出现报复性反弹。很多人认为,正是这股反弹,导致2005年中央更坚决地宏观调控。一记记重拳,扯风带响,上海、杭州等城市房价应声回落。然而,即使一致认为“房地产的寒冬真的到来了”,仍有很多开发商和业界人士很笃定:半年之后见分晓。
现在,开发商的心情果然“阴转晴”。对更多普通人来说,则像在看一部多次重播、或被屡屡翻拍的怀旧老片。
好比今天刊出的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这组楼市报道,在最近两年,我们多次以类似形式追踪房价,以至于产生“编采疲劳”:很多时候,只需把以前报道中的“上!备某伞氨本薄选2006年4月”改成“2005年4月”,就成了。
但,这仅仅是一次简单“重现”吗?
新旧“国八条”相继推出,央行对准备金率的提高,121号文件的出台,及至提高炒楼交易成本、实行购房实名制……过去两年,特别是去年4月以来,中央调动的政策措施、经济杠杆与行政的铁腕手段,前所未有,解决房价虚高问题甚至提到政治高度。这些全方位、立体式的重拳打击,确实奏效。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免疫力”似乎也应声而来。在中央宏观调控整整一年后,房价继续走高,有机构预测还将“长期上涨”,百姓难以承受,“房奴”者众。不仅成为中央高层的锥心之痛,更成为普罗大众的民生焦点。
显然,房地产业治理整顿比人们预期的还要复杂艰难。组合重拳的威力,也有被乐观高估之嫌。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重拳成“强弩之末”。比如,一招招“杀手锏”,如禁止炒房、购房实名制、禁止期房预售、禁止开发商以各种名目囤积房源等,在实际操作中,基本都建立在舆论导向范畴,市场并未对这些调控措施辅以法律监控,“雷声大雨点小”。
另一方面,是根本没有抓住“七寸”。房地产非理性暴涨的“七寸”在哪里?越来越多的事实虽然指向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过于紧密的、不正常的利益链,指出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上涨中的畸型助推,但是,这条隐藏并不深的利益链,却始终没能斩断。原因很简单:你能希望医生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吗?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政府相关部门公开商品房成本价就那么难?为什么从几年前楼市“口水战”争到今天,最基本的数据仍然是“雾里看花”甚至“严重混乱”?空置率出现相差甚远的多个版本不必说了,房价涨幅来自统计部门,该“权威”吧,但刚刚公布的一季度房价,似乎每个城市都出现不同说法: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称,房价同比涨了20.6%,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少了一半,10.2%?蒲У幕∈菸幢匾欢芸稣芬┓,可如果连数据与信息都在“忽悠”,怎么指望决策正确呢?如果连简单数据都如此难以获取,怎么指望在治理房地产市场上有科学决策?指望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到应有的监管、规范职能?
有预测说,针对房价再次上涨,中央各部委还将出台调控措施。这真像是又一轮楼市行情的展开。
但是且慢,现在与一年前的成本代价已经完全不同。在经过去年那些带有双刃剑式的“铁腕”与舆论高压之后,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在耗去了大量的抑房成本之后“回到原点”,甚至还“退一步进二步”。这意味着什么?接下去的调控门槛不仅更高,而且如果再次调控仍不能达到预期,老百姓将对中央政策与未来前途产生信任危机。
这才是轮回最可怕的地方。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