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四月十日电 题:漳州,从台胞祖地到台商宝地
中新社记者 林国瑞
第十届漳(州)台(湾)经贸恳谈会十日在福建漳州市隆重举行。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漳州市台商协会协办的此届盛会,共吸引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及美国、日本、英国的海内外客商四百多人。
据悉,本届恳谈会可望签约的合同项目二百四十三个,其中外资项目一百九十个,注册外资额四亿九千五百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签约项目中,台商投资的项目达七十四个,注册资金一亿六千多万美元,皆占三分之一强。漳州,正迎来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
漳州地处福建南端,位于厦门、汕头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现有台湾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三成多,台湾许多政要人士、工商界富豪的祖籍地都在漳州。漳州现有台胞四千一百多人、台属十四万人。
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促进了漳州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据介绍,自一九八0年台商通过香港渠道在漳州市诏安县投资设立第一家三资企业以来,漳州市至今已吸引台资企业二千一百六十二家,占福建省台资企业的三分之一,在全市外资企业中拥有“半壁江山”。
如今,漳州不仅吸引了台湾统一、台塑、泰山、凯景、灿坤等大企业相继落户,还形成福贞、三兴、源太、天福等多家台资企业集团。台商投资也由小项目向大项目转变,从种养业、食品加工、纺织、建材,逐步进入房地产业、旅游业乃至钢材、电力、小家电等领域,投资由单个项目向带动产业链引进转变,投资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漳州引进台资已连续十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实际利用台资达四十七亿美元,在大陆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东莞。对此,漳州市副市长王耀泉告诉记者,漳州与台湾关系密切,在吸引台资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市场经营环境,才能让台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促进共同发展。
据介绍,多年来漳州市在建设一大批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本着“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对台资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亲商、扶商、富商”,使台资企业在较为宽松、透明的环境中合法经营。
在产业发展方面,漳州市立足自身对台、农业、港口、区域等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厦门、泉州、台湾、珠三角等周边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建设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已成为厦门湾经济圈重要的增长极。
王耀泉称,不久前,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公会对祖国大陆六十二个大中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漳州市排在第三位。
环境的优化,让投资者获益不菲。据测算,目前在漳州投产的台资企业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赢利,百分之四十以上增资扩产,总增资额达八亿美元。漳州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