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题:告别“拍手”和“举手”
记者 许晓青
“政协委员拍拍手,人大代表举举手”,这句内地坊间的俗语,似乎已难形容今年的中国两会。
告别“拍手”和“举手”,不仅是百姓对两会的美好希望,也成为本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突破履职“初级阶段”的指标之一。
人们不禁要问,告别“拍手”、“举手”之后,代表、委员都在做什么?
诤言迭出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今天闭幕。十天来,代表们审视新农村、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国家等新名词,可谓“严厉苛刻”,更力促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多处。
是次人代会也创下了不少第一,比如普通代表首次举行“履职记者招待会”、大会特设“代表议案日”等。有代表笑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细节之处也崇尚“以人为本”。
观察家发现,中国人大不再是“热热闹闹的十天,冷冷清清的一年”,代表们终于成了“全天候”的代表,为立法“神经紧绷三百六十五天”。
再观政协全会,政协委员不拿政协当“秀场”,直斥时弊,大胆向“太平委员”说不。
逆耳忠言撼人心:“新农村不是新房子”、“环境恶化如地雷”、“警惕‘房市’蜃楼”、“自主创新反对急功近利”……
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政协有优势,简单说就是“人才荟萃、地位超脱”。于是,大会堂前,人们看到了更多的“金刚怒目”、诤言真话。
毕竟“两会”制度的潜力在于代表、委员。讲求自律的与会者,给自己订了“三字经”:三个字是“民、法、会”。民,是以民为本;法,是依法履职;会,是开好两会。但也总有一些代表、委员令人瞠目,议案提案“抱佛脚”、驻地吃喝乐陶陶……
政治学家说,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上,制度与人是纠缠不清的“鸡和蛋”!傲交帷鼻杖松⑹,人们不禁要追问:十天已过,谁来监督代表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