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三日电 题:“十一五”,谁来为慈善埋单?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湖南常德的一位普通农民,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自筹资金数千万元人民币,成功养育了二百多名孤儿成才。作为首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杨绍军可谓是中国人大代表中的“平民英雄”。中国“两会”召开之际,他向记者提了一个问题:“十一五”期间,究竟谁来为慈善埋单?
杨绍军的疑问,其实也是当今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困惑。所不同的是,杨绍军为自己找到了“如何花钱”的途径——建民办孤儿院,而更多的大企业家,在逢年过节为慈善捐助疲于奔命的同时,仍不免心存忐忑。去年,上海的一项调查更让人瞠目,“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企业家,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可以向社会献爱心”。
有分析人士曾将《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往年公布的“中国慈善榜”和“中国富豪榜”相比较,其评出的百位“富豪”七成以上并未显身“慈善”之列,而慈善榜单中的人物,所捐赠的一般也只占其资产总额的百分之几。忧心于此,在大都市上海,上海慈善基金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陈铁迪,去年开始倡导“快乐慈善”、“科普慈善”、“美女慈善”等新理念,希望借助社团魅力,鼓励更多富豪“为慈善花钱”。
人大代表中的慈善家最“忧心”慈善。在已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等。是次“两会”,慈善家聚焦的正是社会公平问题。
杨绍军此番抵京,带来了“应将农村七十五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纳入最低社会保障对象”的书面建议,希望政府为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埋单。有趣的是,在湖南团到达驻地京西宾馆不到十二个小时,这份书面建议被各路记者“一抢而空”。
除了埋单,政府还能为慈善做什么?杨绍军称,其实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政府对民间慈善行为和慈善人士,应有成系统的精神鼓励和舆论支持。他说,现在很多企业家“有钱不行善”,是在看的国家政策,有人怕“露富”、有人怕“纠纷”。为此,杨绍军曾进行广泛调研,如湖南常德的每个区县均设一所民办孤儿院,解决二三百个因疾病和灾害而产生的农村孤儿,可以大大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有社会学家指出,内地的慈善之路遇到的“坎”,贫富差距、城乡差别、伦理道德固然是“根”,而慈善事业相关法规不完善也是原因。上世纪末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对慈善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和;,使捐赠业务的开展有了法律依据,但对慈善机构的法律地位、支撑体系和运作规则缺乏专门的规定。据悉,“两会”期间,已有民主党派团体计划就此提案,望针对《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提出修改建议。
杨绍军说,国家现在提“福利事业社会化”很及时,就看如何落实!他的心愿是,让慈善不再是一个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