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6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1月2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圆满完成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考察任务,回到出发地青岛。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标志着中国深海科研能力迈向新阶段。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点评了此次科考的意义。
为什么要发展大洋事业
孙志辉说,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处于大洋深处而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正以其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战略区域。
我国的大洋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以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1984年开始着手制定我国大洋矿产资源勘察规划,并开始部署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1991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组织我国各方面深?蒲锌⒘α,开展大洋工作的主要平台,并代表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申请矿区登记。2001年5月,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勘探合同》,以合同形式确定了我国在太平洋中部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这一多金属结核矿区的获得,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战略储备,是大洋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的一份厚礼。
这几天,媒体广泛报道了“大洋一号”环球考察取得的丰硕成果。我要强调的是,这次考察,标志着我国的大洋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前,我国的大洋考察仅在太平洋进行,此次考察则扩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前,我们只是进行单一的资源(多金属结核)调查,这一次则完成了向多种资源调查、资源调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科学考察的战略性转变。两个“转变”的实现,使我们的大洋开发空间得到了拓展。
目前中国深海高新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
孙志辉:1991年大洋协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发展我国深海高新技术,为人类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做出贡献”。深海高新技术是海洋开发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与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世界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正在形成高技术群,有望成为与航天技术、核能利用技术等相并列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且辐射并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
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持续开展大洋勘察工作的同时,深?蒲а芯亢图际蹩⒁驳玫搅丝焖俜⒄。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深?辈、深海多金属结核矿物开采、运载和冶炼等高技术平台,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在历次大洋考察中,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高新技术装备得到了实际运用,已开始走向成熟阶段。这次环球考察,也顺利地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装备的现场试验和验收,设备在实际运用中稳定可靠,效果良好,从科研成果走向了实用化阶段。这就为下一步深海资源调查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说明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短。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深海技术发展存在哪些差距?
孙志辉:由于我国的大洋事业起步较晚,深海勘察技术手段和研究水平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新资源的勘察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在全球发现的140多个确定的热液点中,我国还未能有自己的发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和平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增强我们在国际海底区域的活动能力和监测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深海高新技术。
下一步发展中国海洋高新技术的着力点在哪里?
孙志辉: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提出,推进我国科技发展要突出抓好五个战略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我们了解到,“十一五”规划已将海洋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设置立项,设置了海洋安全环境监测保障技术、海底资源的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三大板块。作为海洋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在大洋科学技术领域,只有国际先进,没有国内先进,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笆濉币岳,我国用自行研制的技术装备,在富钴结壳资源勘察和热液硫化物取样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深海载人潜器、深海作业型自治式水下机器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武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