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年,北京的天气依然寒冷。
中日双边关系则寒意更浓:被视为日本下一任首相有力竞争者的官房长官安倍晋三7日表示,若将来成为首相也“考虑继续前往靖国神社参拜”;而在4日,日本现任首相小泉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攻击因他参拜靖国神社而拒绝与之对话的中韩领导人。
其实,自2001年日本小泉内阁上台后,中日双边政治关系就不断刷新低点。目前,中日“政冷”已成共识。
与“政冷”相左,中日双边经贸似乎热度不减:2005年中日贸易预计将超2000亿美元,将创下历史新高。
只是,“政冷”与“经热”并存还会持续多久?会否越过“政冷”加“经冷”的底线?显然,“经热”符合中日两国利益,“经冷”则对双方都不利。
中日双方正在这个底线上展开一场博弈:日方认为经济上中国需要日本甚于日本需要中国,因此在政治上屡屡越界伤害中国人民的同时,不太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损;中方则从改革开放大局和总体战略出发,致力于把“政冷”对“经热”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中日政“冷”经也“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政冷”由来已久。
日本首相小泉自2001年执政后,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错误的态度和做法,如右翼教科书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军事威胁论”等,不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去年4月,针对日本“入!焙汀坝乙斫炭剖椤钡任侍,北京、上海、广州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去年12月,鉴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东亚峰会上中国拒绝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
不久前,日本《读卖新闻》和美国盖洛普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日本人认为日中关系“糟糕”,这一比例创历史新高。
两国双边关系中,政治与经济往往是互动的。中日“政冷”已成现实,下一步如何判断“政冷”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就成为解决中日政经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徐长文研究员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日间政治关系已经处于低潮,这严重影响了两国的经贸发展”。虽未明确使用“经冷”一词,但他进一步指出,“中日经济关系已经变凉”。
作为商务部研究院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因在官方研究机构任职的特殊身份,徐长文的观点在国内众多媒体的报道中引人注目。
徐长文认为,近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发展已出现速度明显放慢的迹象。统计表明,2000至2004年中日贸易年均增长率低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也赶不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韩国的增长速度。
自2003年起,日本已由中国连续11年(1993至2002)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2005年1至8月,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增23.5%,与欧盟、美国、东盟和韩国分别增23.7%、24.9%、25.5%和25.7%。而与日本的贸易增长率却只有10.3%。
徐长文还指出,“中国对日本贸易依存关系趋于弱化”。近年来,在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中,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却持续下滑。由2000年的17.5%降至2004年的14.5%,五年时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05年1至8月又降到13.2%!罢庑┪薏凰得鳎腥盏木霉叵狄丫淞。”
同样在权威官方研究机构任职的另一位学者——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季风,则坚持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判断。
“不可否认,近两年中日之间的‘政冷’开始影响到经济关系,并且已经出现局部“经冷”现象,但‘政冷经热’仍是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闭偶痉缢。
中日“政冷经热”将常态化
张季风的结论,是研究了中日双方公布的1990年至2004年间共15年的长期数据,以及中日之间“政冷”凸现的2001年(小泉政府上台)以来的中期数据后得出的。
张季风详细研究了八组统计数据。其中日方统计的数据四组。
按照中方统计,05年1至10月份,中日贸易额增长10.5%。尽管该指标低于同期中国外贸23.7%的增长水平,但比同期日本外贸增长率高出不少。而与贸易额指标相比,更能反映政治影响的投资指标出现大幅增长。05年1至9月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增长率达26.8%,实际使用金额增长10.2%,均高于同期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1.8%的增长率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1%的增长率。
“这说明,中日双边经贸合作中,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其内在的市场机制。政治关系的变化只是外因,对传统贸易和民间直接投资影响不大!
张季风进一步指出,由于中日之间的政治对立刚性化,日本安全条约的刚性化,使得中日之间存在历史、领土和台湾三大政治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今后中国经济将继续上升,日本经济也要持续复苏,由于两国经济依赖度已经很高,因共同利益所系,继续进行经济合作是惟一的选项!罢饩鸵馕蹲胖腥罩涞摹渚取湮L!
但他同时也表示,这并不等于“政冷”对中日经济合作没有产生负面影响!罢洹倍岳嗨聘咚偬泛献、区域经济合作等需要作出政治决断的大规模合作,影响极大。而且由于“政冷”以及国民之间的不信感、国民感情的恶化,对传统货贸以及民间直接投资带来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事实上,中日双方的政府贸易管理部门之间、具体的合作企业之间、甚至在具体的合作项目谈判过程中,已经实际感受到“政冷”的某些负面影响和压力。张季风说:“这应当引起双方足够的重视。”
“但只要中国经贸伙伴中欧美日三足鼎立格局不变,只要中日经济合作的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增长,就不能断定中日‘经冷’!闭偶痉缛衔。
强化对日“经济反制” 不人为制造“经冷”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关权教授看来,在对中日经贸关系是“经冷”、“经凉”、“经热”还是“受到政治关系影响”不同表述的背后,在相同的客观事实基础。
“这几种判断的共同点是,都承认中日‘政冷’或多或少对双边经贸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关权说。
日本《朝日新闻》去年底曾刊文指出,小泉政府正在进行一种“对华游戏”,即政治上对华强硬,经济上又不担心失去自己的利益。该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小泉“对华游戏”的前提是,在经济上中国需要日本更甚于日本需要中国。
说到此处,有必要提及2004年在中国引起较大反响的一篇文章。日本的政治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太郎当年5月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的未来掌握在美国和日本手中。由于中国在技术、关键设备等方面离不开日本,所以一旦美国切断“中国的对美消费品出口渠道”,“中国就难以维持其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就越来越依赖于日本,这也就意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
曾多年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关权、张季风指出,长谷川太郎此人在日本属于极右翼,难入主流之列;此文更是逻辑不通,观点不值一驳。
关权说,这篇文章在日本并无什么反响,但在中国却影响不小!捌渲性蚴堑莱隽酥腥站彻叵抵械牟糠质率,即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中国和日本差距的确很大。”关权说,“日本在政治上对华强硬而较少顾忌,可能与它‘自信’中国很难在经济方面‘反制’有关。”
关权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需增强对日的“经济反制”能力!罢馐紫刃枰颐欠治鲅芯,在不同领域、行业、产品等方面,哪些中国离不开日本?哪些可以从欧美替代?哪些日本离不开中国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做工作。当然,这种‘经济反制’并不是攻击性的,必须到万不得已时才用以遏制日本在政治上的过分举动,因为这种手段也会使我们自身遭到一定的损失!
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日“经冷”日本损失更大。张季风提醒说,此种观点经不住推敲。“退一步讲,即使从绝对量上看双方损失一样,但对各自影响差别很大。如同一个壮年汉子和小孩各吃对方一拳,谁会更疼?毕竟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差距较大!
以大智慧解开中日政经“结”
解开中日政经关系的“结”,更需要大智慧。
关权说,中日关系极为复杂,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既有两国历史上的深厚渊源,又有近现代关系史上的痛苦伤疤;既有两国矛盾与利益的交织,更有美、欧、中、日多极力量的角逐。
“我们既要看到目前中日争吵的一面,也要看到我们长期积累的优势。如,中日建交以来民间在经济、文化等层面积极交往成果显著,在经济界、学界等大部分人主张对华友好。我们可以发挥这部分力量的积极性,尽量减少‘政冷’对中日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进而以‘经热’促进双边政治关系的好转!惫厝ㄋ。
李光辉认为,要把中日关系放到中国整个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考虑!凹忧坑朊拦墓叵担蚱迫毡玖酪种械钠笸;加强与韩国、东盟的关系,促进与日本的关系!
张季风则认为,对日关系应纳入中国长远发展战略中!爸腥展叵狄裼谀母瞿勘?是为了中国实现本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还是为了解气而图一时之快?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我们不应轻易人为制造中日‘经冷’。不在主权领土问题上让步、不在台湾问题上让步、不破坏中日经济合作关系,应对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三个底线!
“对于中国来说,打开中日政经关系这个‘结’,关键还在于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壮大自身实力。举个例子,现在中国GDP总量是日本的1/3,人均GDP更只有日本的1/40。我相信,等到中国GDP总量和日本差不多时,日本对中国的态度肯定与现在不同;等到中日人均GDP相当时,这个变化会更大!闭偶痉缢。 (记者 王小波)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