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8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时报载文指出,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界不断探索且暂无定论的话题,不同的理论模型支持学者与决策者对人口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命题见仁见智。在近期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论坛上,专家们认为,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耗尽,劳动力供给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与失去“人口红利”的风险相比,不实现充分就业所引发的问题更严重。
依靠“人口红利”发展即将耗竭
中国的经济增长依靠什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方说:“1982年-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与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到了26.8%;谎灾,我们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闭饩褪峭ǔK档摹叭丝诤炖倍跃玫拇俳饔,即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最充分供给状态。
蔡日方分析,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他认为,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恰恰是“人口红利”延缓了资本递减的速度,赢得了更长时间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
但是,“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久性的增长源泉。随着人口转变的完成,这种特殊的增长源泉终究会消失殆尽。在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耗尽,劳动力供给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届时,将面临着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衰退,以及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的各种挑战。
开发“人口红利”与技术创新并举
蔡日方认为,利用和开发“人口红利”,充分挖掘人口转变的潜在贡献,不仅是中国获得经济崛起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务之急。
蔡日方建议,由于具有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基数,若实现就业的最大化,还能将已有的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仍有红利可图;同时,调整人口政策,防止未富先老;发展教育培训,以质量代替数量,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劳动力优势,更是供给充足的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仍很丰富,制度性障碍限制了城乡劳动力流动,妨碍资源优化配置,消除障碍不仅有助于持续劳动力的供给,最大程度利用“人口红利”,资源重新配置还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做出直接的贡献。
宁要老龄化,也不要不充分就业
“人口不仅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人口转变所产生的结构变化通过生产和消费对宏观经济和人口自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依赖于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敝泄缈圃喝丝谟肜投醚芯克苯淌谕醯挛姆治,“当经济起飞后,人口老龄化问题接踵而至。应当未雨绸缪,选择合适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准备是化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正在老龄化,而且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劳动力配置的过程。到目前为止,非农部门只吸收了全部劳动力的55%,若要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完全就业需要创造出2亿甚至更多的工作岗位!耙愿叻迦丝谖14亿计算,按照现在非农就业包括农村就业是900万-1000万人口,完全转移需要20年至30年的时间!
樊纲认为,与失去“人口红利”的风险相比,不实现充分就业所引发的问题更严重。若要选择,宁可要老龄化的问题,也不要不充分就业的问题,老龄化是发展的下一阶段的问题,耽误充分就业的后果则不堪设想。(记者 唐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