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刊载文章称,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文章说,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远变化
回顾2005年的国际形势,不难发现,在相对平静的表面下,正在发生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随着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化,世界主要力量在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大国间借重、合作、竞争的关系都在增强,各种“三角关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和国际权力分配的重大演化正在酝酿之中。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已成为影响一国内部和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下,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际安全问题突出,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公共安全威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可忽视。海啸、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禽流感等传染病频发构成突出的公共安全威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威胁,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和趋势。
积极拓展双边多边关系
文章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大力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积极拓展双边、多边对话、交流机制,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大湄公河流域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在安全、经贸、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
突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罨⒄怪泄以诠饰侍馍系男饔牒献鳎平爸邪⒑献髀厶场苯ㄉ韬汀爸蟹呛献髀厶场焙笮卸,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建设在内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防治禽流感、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大力增强外交软实力
文章表示,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应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原则,保证国际安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交往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增强了对外影响力。
这种软实力的增长,也为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中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掉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湾当局“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制造“一中一台”的图谋,通过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中国大力推进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使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裴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