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无数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在中国的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和公共场所,开展扶贫济困、尊老助残、义诊义演、普法宣传、科技下乡、环保节约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中国,和谐社会”是他们此次活动的主题———
“是您给了我全家生活的希望”
陈伟(化名)站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的舞台上。他一手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一手拥着心爱的妻子,深情地对台下的观众说:“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而您却给了我另一次生命。是您让我的妻子和孩子有了生活的希望!痹及籽〉乃劬κ罅耍骸拔抑滥妥谔ㄏ拢娴,我知道的。”这一幕出现在日前举行的《给生命一次机会———2005阳光·爱乐音乐会》的义演现场。
“我差一点就打算走上去与他交流了,其实我就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痹煅上赴木柙擞⑽(化名)说。
英伟是北京大学化学分子工程系的学生。根据国际惯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病人和捐赠者,在手术完成后一年之内不能见面。
“但是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当我看到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时,我知道,我救的不只是一条生命,而是给了他们全家一个希望,比生命更重要的生活的希望。”英伟说。
世界上首家由患者发起建立的骨髓库
在慈善音乐会现场忍不住落泪的,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刘正琛。望着幸福的陈伟和他幸福的妻子和儿子,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给生命一次机会———2005阳光·爱乐音乐会》义演,是为了给“阳光骨髓库”筹集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经费!把艄夤撬杩狻笔悄壳肮噬衔ㄒ幻夥巡檠脑谙吖撬杩,它可以为患者提供高分辨的配型数据。已有30位患者从阳光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配型,其中有两人已于2005年2月和7月分别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陈伟就是其中的一位,目前两名患者的身体恢复得很好。
阳光骨髓库的创始人正是刘正琛,他本人就是一位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2001年底,刘正琛被查出患病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配型。为了帮助自己也帮助所有患者,刘正琛决定把自己的时间和生命都致力于骨髓库的建立。2002年初,他发起了“阳光100”行动(招募100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赠者),并以此创立了“阳光骨髓库”。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白血病患者发起建立的骨髓库。
刘正琛的心愿得到了师长和学友们的热烈响应。同年6月,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成立。从此,燕园里有了这样一群阳光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微笑服务于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库”。
令人欣慰的是,刘正琛这位“阳光使者”已不需要到骨髓库查找配型了。医生认为,目前用药物控制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他更为合适。“尽管这样,每当我能送给他人一次生命机会的时候,我的内心会感到最纯净的快乐。”刘正琛说,“中国有400万血液病患者,我想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享受生活,享受阳光!
追求阳光事业的志愿者们
在阳光志愿者每次筹款活动中,都能看到一位老者的身影,他是北京大学74岁的陈守良教授!罢馐怯梢桓鲎约荷砘及籽〉难⑵鸬氖乱担恢还刈⒆约旱纳,还能想到为更多的人治病!彼担罢馐鞘凳翟谠诘氖掳。
杨仿仿是阳光志愿者协会的执行长。3年前,在某国际渔业公司任职的他,听到刘正琛和他苦心经营的阳光骨髓库时,毅然放弃了百万年薪的工作,回国帮助刘正琛!拔胰衔昵崾本陀Ω梦约合胱龅氖虑榉牌恍┢渌亩!
杨仿仿和刘正琛是阳光志愿者协会里不拿工资的全职人员。该协会现在还有另外5名全职人员和将近300名的志愿者。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易梅原先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现在她负责阳光发展部的宣传推广工作。易梅办公桌的抽屉里放满了大白兔奶糖,“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吃一颗!币酌匪。
把爱心变成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
3年多以来,“阳光100”变成了“阳光1000”。去年11月,“阳光10000”又开始启动了。
“阳光10000”计划为阳光骨髓库增加10000份的检测数据。截至目前,已有1.3万多名捐赠者报名,检测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安裳觳獾姆延萌坑尚岣旱,捐赠者所需要付出的,只是爱心、时间和勇气。”杨仿仿说。
“我是第二例捐赠者!庇⑽八,“阳光志愿者的服务特别好。从告知我配型成功,到征求我是否捐赠;然后安排我与第一例的捐赠者见面,进行交流;接着是体检、检测,最后到住院进行移植,整个过程他们都热心地跟踪服务。他们陪我聊天,给我炖排骨汤……”英伟回忆道:“看见他们那么细致地照顾,我的父母多少也放下心了!
“我们的志愿者有时一下午就要打几百个联系电话,口都说干了!痹蕉恼胖竟衲旮沾颖本┖娇蘸教齑笱П究票弦担侵饕涸鹱橹裳⒓觳獠⑶曳窬柘渍吆突颊叩娜叭嗽。
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赵楠也是阳光志愿者协会全职人员中的一个。为了阳光事业,他放弃了去香港读研究生的机会!爸泄瞬蝗狈Π,缺的是专业的组织。我们就是想通过专业的组织,把这些爱心变成实实在在的、能让400万白血病患者受益的帮助和服务!彼。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詹逸思 付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