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题:权威人士解析天地通信背后的技术攻关
作者 李华泽 李筱梅 齐彬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衷心感谢总书记的关怀!衷心感谢祖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
从航天员聂海胜女儿的动人歌声,到航天员费俊龙回应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的问候,几天来,神舟六号航天员与地面的进行了多次天地通信,有些场次通过媒体直播真切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清晰的话音和图像效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负责这项工作的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通信总体室高级工程师张兵山介绍,在这项技术中,他们采用了USB和超短波两种传输手段来保证天地通信的可靠性。在开发出这一成果之前,科研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在神舟三号飞船进行无人飞行试验时,各个测控站的天地通信都出现了话音提前结束问题。本来测控站的测控时间就不长,这一下又给减掉了一些,事关重大,引起了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由于这次试验为期七天,给张兵山等技术人员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分析、判断和验证,最后技术人员通过偏发频率的方法证实,问题出在飞船上的超短波滤波器上。经过改进,此后天地通信基本没有出现问题,在两年前的首次载人飞行中表现也非常出色。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承担了载人航天工程通信网的论证设计工作,通过针对几年来发射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所进行的扩容改造和功能完美,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中国航天领域传输速率最高、通信容量最大、接口关系最复杂的通信网,也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网,形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经网络,把天上地下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据介绍,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由成千上万台(套)设备构成的庞大网络系统,必须构建一个陆?仗煲惶寤牧⑻逋ㄐ磐饪赝ㄐ畔低车木耪舅拇行幕チ梢桓隹梢允迪植饬、控制和通信能力的支持保障网络;测控网进行了全球布站,使得通信网也要保证全球互联,离开通信,载人航天的测控即使拥有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有所作为。
为了更详尽地观察长征二号F火箭一二级是否正常分离、助推器分离情况、整流罩是否正常抛掉等,研究人员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监视点,分别放在一二级分离处和船箭分离处,使各种状态图像传输到北京飞控中心和酒泉发射中心。工程技术人员还采用了高效的压缩编码技术,在信道容量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实时性比较差的IP技术实现了高质量的图像传输,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中首次采用这种技术完成实时图像信息的传输。从目前情况看,图像传输清晰,甚至比飞船所用的编码方式传输的图像质量还要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