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迪士尼开幕当天,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台特别新闻报道,有1万6000名中外游客在烈日下等候进场,新闻片还拍下内地大型旅游车如何以“群涌姿态”涌向这个新乐园。据说甚至有一团总数300人的迪士尼专属团。
那时我脑海里就掠过一个景象: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掺和迪士尼乐园文化,会是个怎样情境?
不出几天,意料中的事终于因媒体与资讯发达完全反映出来, “当众脱鞋袜、在无烟区吸烟、纵容小孩子当街小便、任意喧哗、不遵照秩序”,不雅行为的图片登上报纸和网站,又引起一场中国国民素质的大讨论,让人摇头叹息的标题比比皆是,印象深刻的是“丢脸丢到迪士尼”去。
人民形象确实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但中国如此高的人口和如此广阔的国土,如今要再来重建国民素质,确实不是桩轻易工程。
这几天中国国内媒体“深痛恶绝”地批评,其中,《新京报》9月12日的评论,有比较公正和理性的分析:
“在国民素质和社会环境之间,在公共秩序和不文明行为之间,我们可以粗略地找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公德心的薄弱和公共意识的缺乏,造就了一种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的普遍存在又造就了一种你争我抢的不文明‘秩序’,这种秩序渗透给新的社会成员,又再次造就公德心的薄弱和公共意识的缺乏。所以,国民素质的低下,或者更具体地说,国民公共意识的缺乏,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相互依存、难以剖离!
人际信任骤然丧失
但,中国人的行为举止难道一直以来就如此素质低落吗?回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绝不是一个欠缺礼仪及文明肤浅的社会,那究竟是什么该对今天的恶劣操行负起责任呢?
我认为,十年浩劫所引起的人文断层和人性扭曲、加上疾速唯利主义的开放,才是今天中国人素质“变形”的真正原因。
十年浩劫,人与人之间原有的信任,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都曾一度彻底丧失,道德观念在社会大激荡中的流变,或崩溃。而近20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开放更擦亮“为一己之利”的眼睛,在这样的“大气候”里,就容易养成人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
在街上吐痰的人并不是不知道那个行为不好,把公物拆回家当私物用的人不是不知道那样没有公德心,插队的人也不是不知道那样会破坏秩序,但他只顾自己方便,他不理会别人就因为他也认为这是一个人人只关切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
这篇《新京报》评论,还提出值得深思的一点:“人们都愿意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经济的富裕不会自动地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能够去迪士尼游玩的中国内地人,应该属于已经富起来的一群,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自动自觉地变成文明人。”
富起来不等于是文明人
真正能对人的素质起积极作用的,是社会上的群体文化教养。经济富裕也许是一个可以让生活过得更好的背景,但并不是因为如此就能改变人的行为与习惯。
在中国,我看过不少秩序和状况乱到离谱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吃完东西留下骨头和餐巾纸拍拍屁股就走的“文明人”还不少?糯蟠罅舅饺私纬刀奘由缁峁嬖虻摹安晃拿魅恕北茸呗返摹安晃拿魅恕被挂。是不是把他们统统送去迪士尼乐园上实景修养实习课程呢?
其实,广大的群众的所谓“不文明”,有时只是一些“他们习以为常的习惯”,举个常见例子,在中国看演出,演出开始了,观众姗姗来迟,一堆堆人头挡住正在观赏的观众,一边大声喧哗找座位影响台上演员的演出。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在农村看庙会戏或以前看戏堂子演出看出来的“习惯”,社会要“改造”这些人的“习惯”,只要加强教育再给充裕时间,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那些有了一定经济能力也有了膨胀自我的中等或以上阶级,我认为反而很难让他们“改进”过来。就因为有了充裕经济条件,他们更加觉得“自己爱怎样就可以怎样”,社会天天大力推行的人格素质教育,他们样样项项都听明白,不过他们只当作是歌唱。(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 吴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