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4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室主任吴洪英的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2004年11月第一次访问拉美后,现在再次踏上拉美土地,对拉美第二大国墨西哥进行首访。此举标志着中拉关系进一步升温,业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文章指出,中拉关系升温,并非“人为景观”,而是“时势造就”,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在中拉双方不约而同地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前提下出现的产物。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奉行“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形成开拓拉美市场的势头。同时,拉美为步出上世纪80年代“失去的10年”,放弃持续半个世纪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采取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使得拉美人对中国的认知不再局限于“隔海相望”、“道听途说”,而是有了抬头可见、伸手可触的切身感受,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拉动拉美经济增长的另一“引擎”。巴西总统卢拉指出:“巴西新的对外政策将把中国视为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向东方看”、“搭乘中国快车”已成为拉美各国的重要政策选择,中拉关系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文章说,中拉关系近年急剧升温,主要有三大标志:一是彼此战略需求空前增长。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先后与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和秘鲁建立了不同内涵的战略伙伴关系,还与智利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二是中拉高层往来前所未有频繁。一年多来,中国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四访拉美,拉美国家元首访华之多前所未有。双方高层接触与对话,推动了双边政治关系“由浅入深”。三是中拉经贸依存度增大。双边贸易额2004年增至400多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日本跃升为拉美最希望开拓的亚洲市场。
中拉关系空前热络,引起向来将拉美视作“后院”的美国的高度关注。美国有人竟说:中国趁美忙于反恐、伊拉克战争和国内安全之际,加强对拉美的全方位渗透,试图填补美国“忽略”拉美形成的“权力真空”,对美在西半球主导权构成一定威胁。
文章特别指出,美国一些人对中拉走近的忧虑,实质上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担忧。中拉交往是正常的国家间交往,既不存在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也未蚕食或损害第三方经济利益,更无将其他势力排挤出拉美的意图。中拉关系源远流长,已有400多年交往史,对拉美的友好政策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美国反恐之后才有的动作。中国希望和拉美能成为政治互信的全天候朋友、经济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
文章最后强调,中拉政策目标是以各自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互利双赢、为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为目标。美国一些人根本不必“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