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袁越透露,正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成立“CEPA协调机制”,以找出不少港商取得《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之后仍不到内地开业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截至本月中,香港工贸署共批出八百三十九份《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但取得证书的港商究竟有多少真正在内地开业,却无从稽考。袁越表示,CEPA第一及第二阶段实施以来,以她估计,已成功申请《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的港商,大约只有三分一成功开业。她表示,为什么港商取得证明书之后不到内地开业,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袁越说,目前有一个初步构思,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设立“CEPA协调机制”,研究如何简化申请的手续,以及是否可以下放审批权。但她强调,政策上的完善必须由中央层面解决。目前有关的机制只处初步构思阶段,暂时未有时间表。
根据业界反映,服务业要在内地开业面对很多困难。以律师来说,若要在内地开业,必须放弃香港的生意、物流业则要有二百万元资本、软件业及建筑业又要取得资质认证,这些都是他们各自面对的困境。
香港工业贸易署署长杨立门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了解服务业界面对的困难,正积极与内地进行降低门槛的商讨,希望某些限制可以在CEPA第三阶段时获得放宽。
杨立门表示,因为不知道取得证明书的港商在内地开业的结果,因而难以评估其效果。而部分行业商会,例如物流业协会也只能与工贸署合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会员取得证明书之后进入内地市场开业的情况。他认为不应拘泥于真正的数字是什么,而是要关注有多少的投资额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