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找到工作,但如果不按学校老师的要求在就业协议书上盖章,学校就会在我们毕业后将没有转走的档案和户口丢掉。”湖南某高校学生崔枫无奈地说。
该校要求应届毕业生在5月底前将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交回学校,且必须盖有学生工作单位的章,证明已经就业。崔枫班上很多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都找一些小公司或不知名的单位,将就业协议书盖上章。有些人是靠关系托熟人盖的章,实在没关系的同学,为了盖章只有到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交费,让其帮助保管档案和户口。
身为班干部的崔枫估计,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学没有找到工作,但通过各种形式“应付”了就业协议。她说,一开始还有几名同学反抗,但一听校方说他们入党还得学校批准,最后也只能乖乖地服从了。
崔枫的同学小李说:“这事让同学们都很憋气,我们这些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本来心里就有压力不好受,现在还得被迫作假伪装已经就业,我们有种强烈的被欺骗感。学校不会真的到学生盖章的单位去核实真伪,他们只是需要这么一个章,以证明学校的高就业率而已!
湖北某高校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我们必须交就业协议书,不交协议书就不能参加答辩,就意味着没有学位证。而且,老师说没找到工作的可以搞假的协议代替,盖假公司的公章。我们很多人都没找到工作,但为了拿到毕业证,我们只好被迫作假”。
不按时交就业证明,户口就会被打回老家
谈到找工作,江西某高校学生小方称自己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她说,因为自己在外地找工作,没来得及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将学校发出的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交回学校,自己的户口和档案就都被打回农村老家了。
“这是什么做法?”小方说,“早知道这样,我也先找个地方盖个章混过去算了!
与小方有类似想法的同学并不少。据她了解,班上这次申请“择业代理”(即“缓派”)的同学约占五成,其中有一半同学是因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将盖好章的表格交回,这些同学大多来自农村。
家在当地市区、已经参加工作的王亮称,这种事在历届毕业班同学中已是“公开的秘密”。
该校附近有一家小饭店,学生在那里就餐后,就可向老板提出在就业协议书上盖章。该饭店就这样“接收”了30多名大学毕业生。
有的同学被逼无奈,凑钱私刻一个公司的公章,为许多同学“解了困”。
为了不被打回原籍,一些同学想方设法在协议书上盖章,但却惹来了不少麻烦。
天津某高校一名2005届毕业生反映:6月中旬,学院辅导员频繁催他找工作,并说如果找不到单位挂靠,以后养老保险之类的待遇就没有了,还说如果将档案寄回原籍,很可能弄丢。本不打算找工作的他不胜其烦,花了800元将档案、户口挂靠到当地一家商贸公司。但他回到老家后就成了“黑户”,办理任何证件都必须回到天津。当他想把户口从天津转回老家时,却被派出所工作人员告知,投靠父母户口所在地的必须是19周岁以下,或者结婚、买房才可以,但这些条件,该同学一概不符。如今,他成了天津人,身份证上写着某大学某学院,但他的实际住所地并不在那里。
人才服务中心帮助造假
“没毕业的时候,还真不知道毕业有这么多蹊跷事儿!鄙蕉掣咝>醚ёㄒ荡笏难肜约钦咚,该市的人才服务中心最近很积极地到学校与毕业生“签约”,活动期间学校有关部门还负责了安排教室,作了宣传。
6月18日,在辅导员的推荐下,冯利和几个都面临就业难题的同学来到人才服务中心在校的办公地点,该中心负责人向毕业生介绍,暂时没找到工作或不打算找工作的同学,可以与他们“签约”,只要支付每年240元的档案管理费,就可以连续保留户口和档案两年。
冯利还跟自己一位在陕西某高校读法学专业的同学交流了意见。他发现,很多地方的高校都有类似做法。他这位同学所在的学校,就让学生将户口挂在省人才服务中心,这同样可使学生以“已就业”的名义继续在当地找工作。
笔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拨打了湖南省长沙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称自己是即将在北京某大学毕业的湖南学生,因为没找到工作,想将户口落在长沙,能有什么办法。对方让笔者将自己的就业协议书等材料寄到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找挂靠单位盖章后寄回北京,每年收取管理费300元。对方称,这类事情在长沙当地的高校很普遍。
笔者随后以外省某高校就业办工作人员的身份拨通了湖南某人力资源公司的电话,称我校有10多名湖南学生暂时不能在北京就业,愿意将户口和档案落回长沙,如果团体代理是否可以?对方表示可以,并介绍了办理程序:先由该公司寻找当地的挂靠公司为学生的就业协议书盖章,但不保证盖章的单位能让学生满意,如果不满意,可以自己联系单位盖章。他们会注意将学生的盖章单位分散开,避免过于集中引起怀疑。
问到所需费用时,对方说,如果单个学生来办理,需要一次性交纳3年的代办费和管理费共900元,但对于团体办理的情况,可以通过与挂靠公司商量给予部分优惠。
应付学校是违心之举,更是无奈之举
安徽省某高校一名外语专业的同学小苏说,他的同班同学中,不仅没找到工作的需要想办法找个单位盖章充当“已就业的毕业生”,就连一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也不得不作假应付学校盖章的事。
小苏介绍,他有一个在某公司做商务英语翻译的同学,已经工作半年了,但那家公司至今没有与该同学签约的意思。该同学虽有怨气,但因家境不好,挺不容易找到个工作,不想因为签合同的事就被炒,所以在对付学校的就业协议书这事上,他只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找个肯为他保管户口档案的单位盖章,或者干脆挂在人才服务中心。
小苏发现,同学中有不少人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事,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担负毕业生的额外福利或保险等责任,就迟迟不与大学生签约,毕业生应付学校的做法,不仅是违心之举,更是无奈之举。
今年被媒体曝光的高校就业率造假行为
中国矿业大学
6月30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MBA应届毕业生赵某在领取毕业证时扑了个空。因为没能找到单位签署三方就业协议,校方不肯向他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在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因为没能就业而拿不到毕业证的毕业生,不止赵某一人。
中国矿业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称,该校今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压力很大”。按照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2006年的就业率要略高于2005年的同期,2005年该校的研究生就业率已达到99.3%。各专业的就业率与该专业次年申请招收学生的比例息息相关,所以从学校到各专业都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安徽少数高校
有媒体报道,安徽少数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一些毕业生为了拿到毕业证书,甚至找路边的小店随意“签约”。
就此,安徽省教育厅明确,任何学校和个人均不得以扣押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方式要求学生提供就业协议等就业证明材料。对于在就业率统计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查处。
湖南部分高校
据新华社报道,湖南省教育部门年初向社会公开点出高校就业率“造假”的现象:对该省高校上报的就业数据进行核查,从中随机抽样15%进行追踪调查,然后根据核实的情况核减就业率。结果被调查的高校没有一家上报的数据是百分之百过得硬的。最极端的例子是,某高校竟然从一家不到百人的单位里,弄到超过一百人的接收证明。
(中国青年报 邢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