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十月十日电 题:中国动漫:“浅水区”里能游多远?
记者 牛琳
中国提出用五到十年打造动漫产业大国,并出台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有专家欣喜认为,这些举措无疑给不谙水性的中国动漫设置了一个“浅水区”,在这个“浅水区”里,即使不能游,也能走。
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表示忧虑:薄弱的原创力量、断缺的衍生产品开发……“浅水区”里的中国动漫又能游多远?
中国动漫市场像个“无底洞”
动漫专家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动漫节目需求量为一百八十万分钟,意味着将有一个二百五十亿美元的市场空间。而为MP4、手机、掌上电脑、网络电视、车载电视等新媒体提供的娱乐性动漫节目,无疑要催生一个更巨大的消费市场。
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目前每年六百亿元人民币的文具销售额、二百亿元人民币的玩具销售额以及一百亿元人民币的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动漫产业的带动,由此中国动漫产业的产值有望超千亿元人民币。
有人惊叹,这个市场就像一个“无底洞”。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国内播出的动漫作品每年只有两万分钟,不及实际播出量二十八万分钟的十分之一,且大量依赖进口。
三大“软肋”制约中国动漫发展
有专家犀利指出,人才“断层”、原创薄弱、产业链条缺失成为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三大“软肋”。
中国动画界先驱、年逾花甲的北大教授马克宣感慨中国的动漫新生代没有培养起来,他戏言自己六十几岁的人了却正在进行着“隔代培养”。
有专家感慨中国动漫研发人才匮乏,面对全国十五万影视动漫人才和十万动漫人才的总需求量,却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动漫从业者。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国的大学培养出的动漫创作人员往往都是“通才”而不是“大师”,数量上的优势和质量上的劣势形成强烈反差。
动漫人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中国原创动漫极度匮乏。有数据显示,全球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动画在亚洲地区加工制造,而世界三分之一的动画又是在中国加工生产。中国更多地充当了为别人做嫁衣的加工者角色,而在动漫创作领域却难寻“中国制造”。
另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不成熟、产业链条存在缺失是中国动漫业的另一“软肋”。
专家表示,动漫产业运作成功在于其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布局以及协同调配,但中国的动漫作品多注重教育意义,忽视市场,对相关的动漫衍生产品缺乏开发的积极性,致使动漫产业链断裂,产业缺乏赢利模式,尚未进入可持续性发展阶段。有关人士甚至尖锐批评中国动漫产业是“一流的画技、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经营”。
三剂“良药”治疗中国动漫“先天不足”
谈及中国动漫发展出路,孙立军认为,首先得政府扶持。他说,目前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已经表明了致力发展动漫产业的姿态。中国应设立原创产业基金,对动漫企业和原创者进行扶植、奖励,并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向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动漫业适当倾斜。马克宣也表示,市场要想成熟起来还需政府对其进行规范,制定出合理的“游戏规则”。
孙立军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动漫发展力量太过分散,急需一个决策者来整合这些零散的力量。“中国的院校应该联手,成立联盟、协会等,整合资金,资源共享,遇到好的选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避免做无用功”。
与会专家对做好动漫衍生产业达成共识。孙立军提出,鉴于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考虑先买断衍生产品权,从产业链的后端往前端做,他戏称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