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 题:北京“政治周”平和与热切交织
中新社记者 沈嘉
二十一日上午,勾勒中共执政图谱的十七大在北京闭幕。
人民大会堂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主持。六天前,他曾在同一地点作长达六十四页的报告,并赢得四十次掌声。
今天秋高气爽,大会堂外人们游兴十足。十七大开幕以来,北京连续多日蓝天白云,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在十七大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北京并没有对此采取什么措施,持续好天主要是得益于气候原因。
北京在过去几年中尝到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阶段的苦头。城市管理者开始认真看待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为此搬迁了当地最大的工厂首钢。关于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作出重要阐述。工业化不能以环保为代价,不仅是对奥运的问题,也是对人民长久生活的问题。
秋天的阳光下,天安门附近不少戴着红袖章和红帽子的老头和老太在巡逻。他们是热心肠的老北京人,每逢政治大会,他们都会有组织的上街,防范可能发生的状况,有时也彼此聊些家长里短,表现出对“大场面”的熟稔。
上午广受欢迎的市民交通广播关注的是在此间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节目中教市民如何文明观赛,比如对选手报以热情的掌声、不要干扰比赛等。中间还穿插着汽车保养节目。
北京街头有三百万辆车,平均每不到一点五个家庭就拥有一辆。在二十年前,人们的梦想只在三个牌子的自行车和两种牌子的手表间徘徊。
现在,北京人一年能消费三千多亿元人民币,其中近四分之一用于吃。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让人们感到兴奋。
过去的七天里,每个人都能从报告中找到与自己有关的关键词。关心经济政策的商人琢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环保人士看重“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关心台海局势的人把目光落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知识分子更关心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
十七大正在走出庙堂,步入民间视野。根据权威电视收视率调查公司发布的监测数据,收看过十七大专题节目及相关新闻报道的观众占总收视人群的比例高达七成。这一收视率胜出了春节晚会。
网民们也热心时政,根据新浪网的新闻排行统计,过去一周里点击率最高的十条新闻中有半数是关于十七大的,与之相当的是人们对篮球明星姚明的关注。官方网站人民网和央视国际用“向总书记说句心里话”的方式征集民意。
有网民热情咏唱:“欢迎胡哥常来看看!安邦治国问大计,民间思想不可少。”自二00三年非典开始,不少网民就把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胡哥”,当时网络盛传的“胡哥挺住”被认为与此前的“小平你好”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