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1日电 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刊载文章指出,居民消费价格(CPI)不可能大幅上涨仍将低位徘徊,预计今年全年涨幅在2%以下,最高不会超过2.2%.
文章指出,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基本格局是供过于求。这样一种大的市场格局,是判断物价形势、判断物价走势的基本背景和基本依据。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商品是供过于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的,这使得物价的全面和大幅上涨失去了基础性条件。
文章称,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抑制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今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2%.尽管扣除价格因素消费的实际增幅也在上升,但和投资增幅相比要逊色的多。
消费增速缓慢,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实现均衡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投资增长过快会大量增加商品供给,另一方面,消费增长滞后却限制了商品需求的放大。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成为掣肘物价上涨的重要力量。
文章认为,资源类商品价格改革虽然是引致物价上涨的因素,但是改革的主导权操控在国家手里。对水、石油、天然气等关系民生的资源类商品价格的改革,国家会慎重、稳妥实施。出台每一项具体的提价措施,都会审慎选择出台时机,并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况且,汽油、柴油、天然气在CPI中的权重只占11.8%,即使成品油价格在已经两次上调的基础上再上调10%,基本和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其和其所带动的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拉动CPI上升也不会超过0.3个百分点。(苑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