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明显少了”,“被点名的中央部委也寥寥无几”,当第11份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昨天被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后,审计报告让公众质疑——“审计部门是不是不愿再唱红脸,要变得和风细雨了?”
28日,审计署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解释说,审计公告的变脸并不等于弱化了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而是希望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时,能用较大的篇幅、较为全面地描述中央预算执行的基本概况,以便完整反映中央预算执行及每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这样,与以往列举案件的审计报告相比,可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报告少了“其他”意味着什么
“今年审计报告最主要的变化是名称的改变”,审计署负责人今天说,以往的审计报告全名叫“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使用情况的审计”,而今年的报告名称,没有了“其他”,内容只集中在中央预算执行情况。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以往报告中的“其他”,包括了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内容。今年,由于少了“其他”,审计报告的主体内容就从过去的“中央预算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3+1”模式变成了“中央预算财政审计”一枝独秀。
审计署官员说,这种变化源于从2006年6月1日起执行的新修改的《审计法》。该法继续保留了关于“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规定,同时特别规定:“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
“金融、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不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反映,并不表明这3个方面不是审计监督的重点领域!鄙蠹剖鸬墓僭彼,今后,上述3个方面的审计情况,将通过审计公告的形式向公众发布。
比如,在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报告的前一天,审计署就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对农业银行200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公告。
减少案例找共性,反映总体情况
与以往审计报告处处是触目惊心的案件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少了大量个案、显得平和了许多,同时也让一些部门松了一口气。因为今年的报告不再单独列举某某部门存在什么问题,而是用概述的方式对48个被审计的中央部委的财经问题进行描述。
报告里多的是这样的话:“18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7.02亿元,7个部门采取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转移资金,私存私放3.6亿元……”
审计署负责人说,审计工作报告之所以没有过多列举具体案例,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然建立,并不断完善,查出的重要案例主要通过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已经没有必要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列举许多具体事例;二是审计工作报告篇幅有限,不可能把审计查出的所有重要案例一一列举,难免挂一漏万,这就可能带来曝光是否公允的问题。
为什么不再单列中央各部委的问题?审计署负责人的解释是,今年审计部门把审计报告的思路定位在——“分析把握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揭露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严格、不规范、不合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庇爰虻セ刂苯臃从成蠹品⑾值奈侍庀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憾。
另外,今年报告在写法上突出的是48个中央部委在花钱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财政资金私存私放、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等。而且特别指明了48个部门中有多少部门单位存在这些问题。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问题,有利于引起重视,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