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6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称,中国内地最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1398)/(601398)的上市计划终于落实。工行将会集资最多191亿美元,破天荒以H股及A股形式分别于香港及上海两地同步上市。其中H股公开招股于今日开始,星期四中午结束。上市日期暂定于本月27日。
消息指出,目前股份国际配售部份,已获14倍的超额认购,总认购金额高达18,000亿港元。工行早前已引入高盛、美国运通及德国安联为策略股东;雇蹲收哂13个,最大买家是斥资56亿港元认购新股的中东国家科威特政府旗下的投资局。香港方面的代表则包括长江实业(1)、和记黄埔(13)、新鸿基地产(16)和中信泰富(267)等巨企。
定价低于同业
贵为内地规模最大银行,加上近年内地金融股热潮令有关股份纷纷被“炒高”,市场原先预期工行的定价,亦一样会在较高的水平。不过最终的定案为,工行将在1.9~2.2倍的市账率范围定价,比外界原先估计的2.2~2.5倍为低。和刚在上月底招股的招商银行(3968),甚至和更早前上市的中国银行(3988)及建设银行(939)相比,工行在价值上俱存在折让。事实上,无论是资产规模、分行网络,工行俱优于同业。但工行今次定价上并不太积极,皆因其对多种因素的考虑。
有基金经理指出,工行今次定价的取向,偏向着重市场取向多于集团自身的营运能力。他认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看见内地金融股估值皆高,因此也可接受内地最大的工商银行在2.5倍市账率这偏高的水平定价。但对内地的机构投资者而言,这却是一个偏贵的水平。而工行在两地同步招股,自然要顾及内地投资者了。
大型招股后必调整?
在这时刻,大型招股抽走资金的想法相信又会在投资者的心中浮现。1998年时日本电讯巨擘NTT DoCoMo招股后,日本市况便一直每况愈下。而早前建行及中行上市后,香港股市也同样经历一段短暂的调整。但对于工行上市后的市况,市场人士却意见分歧。霸菱资产管理(亚洲)董事许丽玲认为,近期大市回升,但工行对手如交通银行(3328)和建行等股份却未有跟随,显示基金正准备把资金“换马”至工行。她认为市场已反映工行上市所带来的影响,后市再作进一步调整的机会不大。但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策略员夏朗则认为,工行新股会抽走市场内大量资金,故预期恒指短期内将会有近千点的调整。
“A+H”同步制初试啼声
工行上市,令人注目的不只是其史无前例的集资额,还有首度出台的 “A+H”同步上市机制可否通过连串考验。
以往,港交所规定香港新上市公司不能在上市路演前提早把招股文件披露,而内地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则刚好相反。但从工行在两星期前已预先把招股文件公开可见,中港两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在资料披露的范畴上终取得共识,达到两地投资者都能同时的、公平的了解上市活动内容的目的。
但工行其后面对的技术问题还有不少。内地A股及香港H股市场在交易时间、机制及流通资金均存在差异,令两地上市的股份可能会出现 “同股同权却不同价”的情况。香港软库金汇投资业务总裁温天纳认为,定价问题能否解决,招股价区域设定较AH两股是否同价更为重要。是次工行在和现时上市的内地金融股存在折让的水平发售。而从两地机构投资者目前的热烈反应可见,定价是双方俱可接受的。
同时,纵使两地力求同价,但工行已决定把在H股和A股市场的发股比例定为约7:3,以减低A股市场承受的压力,来面对其后一连串的大型企业上市。这对工行A股日后的股价变动幅度,可能和H股也有不同。而两地市场估值的距离,以至汇率的变动也会令这问题更明显。招行、鞍钢新轧钢(347)H股价格远高于G股(股改后的A股)的例子更可引证这点。
对内地巨企上市富参考价值
无论如何,工行上市除对内地金融业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外,也为不少有上市计划的内地大型企业带来参考作用。内地最大基建企业之一,资产总值达700亿人民币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新成立的中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有传于年底集资20亿美元上市。有消息指,中交股份将仿效工行,以 “A+H”形式同步上市。
而对四大国有银行中唯一一间尚未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而言,工行上市带来的启示则更大。工行和农行有不少相似之处。由于同为国家所拥有,两间银行皆具不相伯仲的规模、同具深远的历史包袱。而工行在走向上市的过程中,便是采取精简架构、竭力减低不良贷款率、把营运方针和国际银行业接轨等措施。对农行而言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模仿例子。而传闻农行邀请国际会计师行进行审核工作,以至其更胜去年的营运状况等,皆显示农行的改革进程亦如火如荼。农行的上市方案预期于年底前出台,市场预期其 “整体上市”的机会较大。
内地金融业改革,随着工行的上市也走向一个里程碑。但对已上市的金融机构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新挑战的开始。金融业于下年开始将逐步对外开放,内地银行面对的竞争将不可同日而语。但毫无疑问,这只会使行业改革速度更快,加强和国际同业的竞争优势。